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述高中生物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作者】 陈 艳

【机构】 安大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所谓高中生物教学语言是指用以描述、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由于高学生物学科实验、实践性问题较多,涉及的面广,知识跨度大,因此,使用生物教学语言,已成为每一位高中教师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高中生物教学语言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也有一定的规范要求。 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作法。
  一、生物学语言的艺术性。
  1、趣味性。
  趣味性的知识,会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使课堂教学满堂生辉,妙趣横生,如讲“叶”时,介绍在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舞草,它能随阳光温度的变化跳“圆圈舞”、“椭圆舞”等,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听课效率,加深了他们对有关知识的识记。
  2、科学性。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语言不仅要有趣味性,而且要有科学性。如果教学中指鹿为马,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影响教学质量,误人子弟。(1)对生物学概念的表达要准确。如不能把动脉血说成干净血,把静脉血说成脏血。(2)对生物学观点的传授要严格。如不能把生物适应环境的某些结构说成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3)在指导学生作实验时,教师示范的同时指导性讲述一定要准确,语言的科学性更显得重要。(4)有些专有名词的部位不能讲错。如手不等于上肢,足不等于脚等。还有些如一般,主要等词语不能随意丢失。如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主要两个字不能丢),等等。
  3、直观性。
  在高中生物课上,可用修饰手法来描绘与课文有关的动植物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如讲到中生代时,可这样描绘:当地球历史进入中生代后,气候环境很适宜于爬行动物的发展,恐龙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陆上有恐龙,水里有鱼龙,天空有翼龙,它们占领了水、陆、空三大领域,各霸一方,当时的大地既无鸟语,又无花香,主要是这些千奇百怪、大小不一的恐龙呆头呆脑的出没在裸子植物组成的原始森林里,组成了一幅中生代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这样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一幅中生代的画面,而不再无法想象了。象这样生动形象的描述,在学生面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感染力很强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渴望。
  4、生动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在讲到气体交换时,我们可以将气孔比喻成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户,将气孔的关闭的行为比喻成人类的双手合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较为抽象的气体交换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求我们用扎实的基本功,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善于去挖掘和发现这样的例子,最终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达到新知识的构建的目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需要优化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里,可以采用幽默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用幽默的话语进行暗示教育,它没有命令和强制,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心理暗示,避免了受教育者理性和感性的矛盾,意识和无意识的失调,使二者和谐统一起来。幽默不仅使人发笑,更能使人在高兴之中接受你的观点,不是吗与其强制学生做某件事,不如让其自觉地去做某件事。幽默既然能达到这种效果,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1、妙用古代诗词。
  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底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口诀谐音助记忆。
  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须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记成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3、巧用修辞方法。
  一般说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平淡无奇,使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感,甚至昏昏欲睡。对于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高中生物更是如此。要打破这一局面,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生动形象化处理,使教学语言富有情趣,将死板的知识讲得妙趣横生。
  (1)比喻。
  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讲到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最高时,老师感叹道:“难怪《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我们明白,男人也是水做的!”学生在哈哈一笑中对“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2)拟人。
  学习“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时,说:“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失去电子,心理不平衡,变成了强盗(强氧化剂),然后从水分子身上夺得电子,使水分子妻(氢)离子(氧)散。”
  (3)夸张。
  某些学生将植物细胞结构图画得不合要求,我在讲评时,便稍加夸张,用直尺把细胞画成标准的矩形,学生一见,忍悛不禁,那些不规范作图的学生抬头看到我善意的目光,不好意思起来。
  (4)反语。
  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采用寓教于谐的方式,把严肃的思想感情,通过诙谐轻松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时,老师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燃烧的烟草中含有4 000余种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烟可成为医学专家。实践出真知嘛!抽烟可亲身体会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与癌症交朋友,因为烟草所含物质中,至少已有43种被确认为致癌物了!”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试想,如果只是声色俱厉地训斥或和颜悦色地去开导,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吗!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课堂语言的科学处理,运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生物学知识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语言就富有强大的感染力,既能使教材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又能使学生的思维产生跳跃,还丰富了学生的奇思妙想。于是,学生听课时津津有味,听课后余味无穷。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