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化解和预防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学生的非课堂行为

【作者】 李海荣

【机构】 万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非课堂行为会使“教”与“学”分离,陷入“两张皮”的尴尬境地,从而形成失效或失败的课堂。因此,必须化解和预防这一类行为。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论证了化解和预防这一类行为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非课堂行为  化解与预防  直接提示  委婉暗示  语调、声调变幻
  非课堂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有消极影响的姿态和言行。主要表现有瞌睡打盹、胡思乱想、搞小动作、传递纸条、喝倒彩、鼓倒掌、刁难攻击、叛逆型的软对抗或不作为等。这类现象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堂上表现突出,如不及时化解和预防,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会使“教”与“学”分离,陷入“两张皮”的尴尬境地,从而形成失效或失败的课堂。
  通常我们遵循宽容与严厉相结合的原则来处理,但具体的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非课堂行为的程度,因人而宜,见机行事。最佳效果是既不使师生双方都受伤害,又能使本节课的教学计划执行到位。
  一、直接提示法
  本学期一开始,八年级各班在课堂上都出现了问题,可能源于一时的困惑心理和浮躁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克制自己的冲动和散漫,具体表现为:课前不预习,上课老走神,教师解读时,他们窃窃私语,不专心听讲;同学展示时,他们各行其事,不认真聆听,有的干脆在做其它作业。由于发生频繁,且人数众多,只好专门整顿。在第二周的第一课时,我用一半时间,将每班的成绩,学习状况,社会现状及个人发展前景联系起来,直接指明了两种不同的方向:一是不改变现状,各班能上高中者为数不多,能上大学者寥寥无几,将来凭知识而谋生的机会很小;二是若及时改正,经过努力的同学大多数会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将来求职择业时才会有竞争优势。“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用半节课时间解决一个难缠的问题,不算浪费。在随后几周里,各班的上课表现都逐渐恢复了正常状态。
  二、委婉暗示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针对个别学生的失误和错误,没有必要兴师问罪,只需用相应的暗示,主要方法有语言暗示、体态暗示、目光暗示、举例暗示、提问暗示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幽默语言暗示和模拟体态暗示。例如,在某班上男女生关系的内容时,说到“早恋”这个话题,我并没有回避,索性举了一则实例。有一次,我在夜市上路过,一中年人无意坐到一对男女学生中间,那男生发话了,原话是:“哥们,行个方便吧!”,讲述时我采用了小品《卖拐》中的台词:“大哥,这是我们病人和病人在相互探讨病情,你来这儿掺和啥呀?”,于是,全班沸腾了,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学生领会了教学的意图。又如,在上第四课时,某班的几位女生总爱嚼泡泡糖,还有流行传染的趋势,于是我以牙还牙,每讲一句,便空嚼一次,动作夸张,做了几次,全班同学都明白了,那带头的女生也低下了头,以后上课便再没有这姿态了。
  三、语调、声调变幻法 
  适合中学生的教学用语,不应是单纯、机械的,除了用简练的普通话表达外,还可换用方言或变种语言来描述,这样既不失科学性和规范性,又不失灵活性和艺术性。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大多在下午上,学生极易瞌睡,遇到该讲授的内容,只好用不同声音和语言来调节。我时常将普通话、方言、简单英语、外国腔的汉语交替使用,效果较好。如讲第二课逆反心理及行为时,便使用动画片中“灰太狼”的声音和口头禅“我一定会回来的……”,以点明教学的目标是要与父母交朋友,却不料,有位反应快的同学也应和了一句“我一定要离开的……”,我惊喜之余,便装作生气的样子说:“OK?”同学们都乐开了花,我同时以父母般无可奈何的宽容,套取了一些调皮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这远比那些苍白无力的说教和指责要好得多。在上第五课文化差异时,拟举例姑娘出嫁时的情景,我试用外国腔来描述:“你们中国文化提倡‘哭’,表示对父母的感激和对原家庭的留恋;而我们西方文化提倡‘笑’,意味着要勇敢地承担新家庭的责任,创造新的生活。”这种口气与角色的变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对比中生成了善于悦纳而不是排斥的正确态度。再如上对外文化交流时,我举了本县举办篮球赛的事例,并且全用方言,某乡镇请了外援打比赛,其中还有两名黑人队员,我们的观众赞赏他们的球技,还给起了很别致的名字,一个叫“黑的很”,一个叫“黑的慢”,学生顿时都特兴奋,他们既理解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广泛性和必要性,又品味了乡土方言的艺术价值和用途。由此,我的感受是——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让学生笑着上,没有激情和生气,什么也学不到,什么也悟不到。
  另外,根据学情,实用的方法还有走动告诫法,停顿警示法,个别提问法等,只要我们灵活运用,课堂气氛不会沉闷,非课堂行为也会逐渐减少。
  常言说得好,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固然,我们希望找到师生双方都适合的教法和学法,但现实情况总会产生缺憾,甚至产生困惑。比如有其他人员听课时,我们的学生表现出奇的好,因为掩饰了常态,几乎没有什么非课堂行为,所以上成了一堂示范课,但究其真伪,我则始终认为那是地地道道的“假课”,教师在作秀,学生在“忽悠”,校长在看“戏”。从审美角度看,太完美了,反而显得虚假,残缺一点的美或许才会震撼人心。回到课堂上来说,既然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应允许教师在课堂上有失误,零失误的课堂只是一种追求。
  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期盼精彩的课堂,都期盼和谐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教育教学智慧和经验转化成适合学生品味的技巧和方法,促成动态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在这个意义上说,理想的课堂应该像一种“双人舞”,一会儿需展示教师魅力,一会儿需展示学生的风采,课堂的主角依教学内容的要求来确定,课堂的气氛由师生配合的默契程度来衡量,课堂的效果以能否提升学生的某项智能来评价,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可以预防非课堂行为。
  参考文献:
  [1].王义智,《实用教学艺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08、第三版
  [2].孔 锴,《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1、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