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动静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

【作者】 吴晶晶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贯穿于大学英语整个教学过程。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和现状,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学生词汇认知习得策略,提出两种静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即语义相似性策略和形态相似性策略,和两种动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即目的策略和非范畴化策略,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原型理论;动态范畴化;静态范畴化;教学策略
  Abstract: Vocabulary is an important?part in English teaching, which goes through?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vocabulary?acquisi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English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statu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two kinds of static categorized strategies: semantic similarity?strategy and morphological similarity strategy; and two dynamic categorized strategies: objective?strategy and non-categorization?strategy, which all provide new ideas for?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of independent college.
  Key words: prototype theory; dynamic category; static?category; teaching strategies
  一、引言
  D.AWilkins(1972)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中提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事物,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贯穿于大学英语整个教学过程。词汇量的掌握程度是判定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记忆词汇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巨大任务。王子春(2006)认为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停留在分析构词成分的层面,未能从二语习得及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汇认知、记忆和提取进行阐释和指导。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探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学生词汇认知习得策略。
  二、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要求与现状
  英语词汇量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根据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和任务分成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新型办学形式,日益壮大的独立学院学生有其显著的特点。吴晶晶(2011)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综合素质较强等。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要求应“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而实际上,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堪忧,尽管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效果不佳。近三十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原型范畴理论成为认知学派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词汇范畴观,提出词汇教学的动态和静态范畴化策略,为英语词汇习得提供新的思路。
  三、范畴与原型范畴理论概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范畴”概念,他认为(1959)范畴有明显的界限,是由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联合定义的,范畴所有的成员具有同等的地位。继亚里士多德之后,黑格尔(Hegel)、胡塞尔(Husserl)、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罗施(Rosch)及莱可夫(Lakoff)等众多语言哲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都对范畴进行研究。Husserl认为(1994)范畴特性不能被看作实在的物体,而是自身属性,并不存在于范畴活动中。他建立了范畴意义的意向性分析理论,区别了意向物体与意向活动、客观内容与主观过程,从而将哲学范畴引入人文科学研究领域。
  Wittgenstein认为(2001)语言和“游戏”是一样,由各种“规则”即范畴构成,范畴边界具有不开放性,区分出范畴的核心与边缘,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即“一个范畴的所有成员都连接在一个集合上,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网络束缚在一起,这里的相似性有时是一种总体上的相似性,有时是一种细节上的相似性”。Rosch(1975)在家族相似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原型理论”(prototype),即同一概念范畴中的成员没有共享的必要条件,但有一个能反映本范畴基本特征的典型成员作为原型,与原型接近的范畴成员称为典型成员,缺少原型特征的称为非典型成员。
  Lakoff(1987)在《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一书对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和Rosch的原型范畴结构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原型范畴理论的贡献在于它提出了范畴具有“核心”和“边缘”即“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在范畴化过程中,典型成员具有认知上的“突显性”,因此,容易被储存和提取,而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也最接近人们的认知期待。
  认知语言学派随着范畴理论研究蓬勃发展,原型范畴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领域,例如词汇认知与习得。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和外语教育工作者关注原型范畴理论,试图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静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
  词汇量是语言交流的基础。衡量英语词汇的掌握情况,通常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深度即对单词音、形、义的掌握,广度即词汇量的大小。胡春洞(1990)认为 “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其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单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因此,如果能明确词汇认知的范畴化体系,建立有序的词汇习得系统,对于提高词汇学习效率大有裨益。本文在原型范畴理论基础上,提出两种静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即语义相似性策略及形态相似性策略。
  (一)语义相似性策略
  Langacker(1987)提出基本层次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层面。
  王寅(2007)认为儿童在建构范畴时,先通过原型代表识别范畴术语,找出共性去除差异,建立低层次和高层次图式表征。范畴层次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是以原型(基本范畴词汇)为中心,利用上下义词、同义、反义等语义关系形成词汇的辐射图或语义场,以此达到扩展词汇量的目的。因此,语义相似性策略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教授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在此基础上拓展其它语义相似性词汇。例如,同义关系中以“cool(凉爽的)”为基本层次范畴的原型,根据语义的程度渐进关系,教授chilly(凉飕飕的)、cold(冷的)、frosty(寒冷的)、frigid(严寒的)、icy(冰凉的)一系列词汇。
  束定芳(2008)认为词汇表达在各种语言中呈现出一种层级关系。语义相似性策略的另一个重要运用就是根据范畴层次理论,通过基本范畴词汇的上下义词建立语义场,扩大词汇量。,“meat”(肉类)、“vegetable”(蔬菜)、“fruit”(水果)这一层次的范畴成为“基本层次范畴”,而“beef”(牛肉)、“mutton”(羊肉)、“celery”(芹菜)、“spinach”(菠菜)、“peach”(桃子)、“pineapple”(菠萝)是下层范畴词汇,“food”(食品)为上层范畴词汇。
  (二)形态相似性策略
  王寅(2003)认为英语构词注重词的范畴属性,如词性,而英语的词性多用后缀表示,产生构词法的中“词类范畴法”。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形态相似性策略的原则是以词汇形态成分(某个词根或词缀)为原型范畴中的典型特征,利用形态成分意义推导相应新词的意义,形成范畴化词汇的连锁图。
  五、动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
  程琪龙(2001)认为,人们对外部实体(或信息)的认知过程,要经过一个输入信息范畴化的过程。范畴化的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动态的、可变的。本文从动态范畴化的角度提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策略和非范畴化策略。
  (一)目的策略
  Croft和Cruse(2004)认为范畴的界定可以根据目标的需要即时生成。束定芳(2008)认为,范畴化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基于原型的范畴化;(2)基于图式的范畴化;(3)目标衍生的范畴。杨先明(2008)认为英语词汇学习的目标是确定词汇学习范畴的核心要素。因此,动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的原则是以学习目的为原型范畴,可以根据学习目的变化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吴晶晶(2011)选择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管理系财务专业两个班和汽车工程系汽服、汽电、汽营专业四个班的大学一年纪学生,总计236人,进行静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与目的策略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静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下学生的词汇记忆正确率为44.9%至45.8%,目的策略下学生的词汇记忆正确率为61.7%,可见以学习目的驱动的动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可行性。
  (二)非范畴化策略
  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人们对事物进行分类概括的过程和能力。人类的认知系统还是语言符号系统都在不断发展,扩展重组现有资源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已界定的范畴内成员发生地位和功能的转移。刘正光(2005)认为语言非范畴化是范畴化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的认知能力与客观事实都在不断变化,范畴化是一个具有起点、中间状态和终点的动态过程。
  人类认知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的范畴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无范畴”到“原始范畴化”、“非范畴化”、“重新范畴化”四个阶段的循环发展。李勇忠(2005)提出再范畴化就是重新范畴化,是使用者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根据交际需要重新分配范畴类别。词类再范畴化也是语言非范畴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将非范畴化策略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原则是关注词汇类别的再范畴化,例如:1. 打倒土豪列强/和土豪做朋友/土豪金
  2. 住宅/宅在家里/他这个人好宅的
  例句1中“土豪”这个词经历了从褒义词到贬义词,从名词到形容的转换,例句2中“宅”这个词从名词转换成动词又转换成形容词,都实现了原型词类的“再范畴化”。
  六、结论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贯穿于大学英语整个教学过程。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和现状,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学生词汇认知习得策略,提出两种静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即语义相似性策略和形态相似性策略,和两种动态范畴化词汇教学策略,即目的策略和非范畴化策略,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Croft.W.&Cruse.D. 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D.A Wilkins. Metaphor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2.
  [3] Lakoff. Women, Fire Mind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World[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7.
  [4] Langacker, R.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5] Rosch, E.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75(104): 192-233.
  [6] 程琪龙. 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7] 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82.
  [8] 胡塞尔著, 倪梁康译. 逻辑研究[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
  [9] 李勇忠. 语言结构的转喻认知理据[J]. 外国语, 2005 (6):40- 46.
  [10] 刘正光, 刘润清. 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意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1): 29- 36.
  [1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2] 束定芳. 认知语义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13] 维特根斯坦著, 陈嘉映译. 哲学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14] 吴晶晶. 动静态范畴理论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 海外英语, 2011(9):106-108.
  [15] 王子春. 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3).
  [16]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7] 王寅, 李弘.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汉构词对比[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3).
  [18] 亚里士多德. 范畴篇[M]. 北京: 商务出版社, 1959.
  [19] 杨先明.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目标与范畴研究[J]. 襄樊学院学报, 2008(3).
  作者简介:吴晶晶 (1984-),湖北武汉市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用学、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
  12011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动态范畴理论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