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作者】 陶 梅

【机构】 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滨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一朵奇葩,大放异彩。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勇于进取,善于探索,积极、自觉地提高自己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既要不断积累经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又要扬利除弊,克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争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同时,扎根于传统教学的沃土,让二者相得益彰,相应成辉,开花结果,在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蓝天下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  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辩证看待和分析多媒体教学的利弊,避免走入误区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应当密切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让多媒体信息技术用在实处
  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最为显著的作用在于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老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利用了电脑、用了CAI、用了多媒体,就自然地达到了这种效果。其实不然。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出精美的课件,但课件内容没有真正与课程教学深层次地整合起来,这些课件就成了只是用来“粉饰”课堂教学的表演道具,有时甚至成了累赘和障碍,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实质的帮助和益处。而这种强扭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思维,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就曾听过不少这样的课,有的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多媒体效果,在课件中大量使用交互式的按钮,配以各种刺耳的声音,画面色彩光怪陆离,不但没有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中,反而渲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来制作和使用课件,让多媒体技术真正用在实处。
  (二)警惕“电灌”教学,防止盲目照搬
  信息技术由于其方便、快捷、承载量大等特点,在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很容易走进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提供的信息、资源越多越好,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于是就使常规教学变成了“电灌”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对学生的狂轰滥炸。二是有些教师对课件制作不熟悉,或者不想耗费太多的精力投入课件制作,但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于是不针对教学实际,就盲目照搬。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沿着课件指示的轨迹走下去。而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说白了就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现代化手段的引入,却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二、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可谓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不收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吏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学生对“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语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既不知词语何意,又不知为什么要这样用。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资料中截取有关的三个片断,并设计制作成慢放过程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理解,“迎上去”就是面对面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后面撵上去;“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青蛙妈妈身边。免费论文参考网。他们理解了在这三个句子中为什么要这样运用,从而在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口语交际、写话中准确地用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加以引导,突破重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贷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还原了曹冲称象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反复观察。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由于多媒体的灵活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让它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杨明全等.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3]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4]黄恭雄.用远程教育资源激活语文课堂教学[J].广西教育,2009,(4A):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