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作者】 黄秋云
【机构】 河北启蒙中英文艺术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自信心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应当重视加强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策略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如相信幼儿、放手培养;以适当标准,正确评价与激励幼儿;鼓励幼儿向困难挑战,让幼儿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家园配合等等。
关键词:培养 幼儿 自信心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支柱,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我国少儿委员会提出我国当代少年儿童要具备“五自”,自信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增添了培养幼儿自信的目标,在教育内容中也规定“为每个幼儿提供表达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见,面向 21世纪,从小培养儿童少年的自信心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却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幼儿不同程度的存在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而,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和研究的力度。本文就此目的出发,以期找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自信心的途径与措施,提升幼儿自信心的水平,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自信心的内涵和重要性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由于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因此往往具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勇敢地步入生活,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并经常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发展能力;他们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自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具有以下特征:自信的人活泼,言行举止有生气;虚心,能够接受批评,坦然承认错误;坦诚,能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大度,能赞赏和接受别人,毫不嫉妒;轻松,生活表现自如,从不沉重抑郁;言行一致,其容貌、声音和举止表现出内在的和谐;开放,对新观念、新体验、新机会表现出积极的开放态度;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失意、紧张和挫折;勇敢,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果断,勇于承担责任,从不优柔寡断。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人正是因为有了自信心,才会确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会有工作的动力,也才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幼儿必需的“心理营养”,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免疫系统”。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发挥内在的潜能,才能一步步进人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的成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搭设舞台,充分调动并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二、幼儿自信心培养策略
(一)相信幼儿,放手培养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这是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的。
要想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首先要坚信每一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做个好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喜爱。这一认识很重要,它能使父母和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始终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发展中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充满信心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巨大的学习和发展潜力,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操作、体验、自我服务,不代替幼儿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和愿意做的事,只要幼儿显示出要为自己或别人做事的愿望,成人就应放手让他自己去做。成人没有权力去为幼儿做所有的事情,也没有权力制止他做贡献的热心。如果幼儿有机会去表现,有机会照顾自己,有机会帮助父母、老师、同伴,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有利于其身体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对环境和自身的控制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
成人在放手让孩子亲自操作、体验和自我服务时,应注意观察,并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指导的方式以间接指导为主,一方面通过摆出矛盾的事实,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幼儿注意到事物的更多方面(如当幼儿在探索沉浮现象,认为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时,成人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到轮船很重但却能在水面航行的现象);另一方面,采用提供类似经验的方法使幼儿注意到事物的关系(如当幼儿不能使橡皮泥浮起来时,成人可以将一块本来会沉到水底的薄铁皮折成盒子漂在水面,以此来使幼儿注意到物体的沉浮与体积的关系),或采用提供辅助材料的方式帮助幼儿(如当幼儿已经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体积的关系,意识到橡皮泥中空就可以浮起来,但却无法使橡皮泥中空时,成人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废纸团或乒乓球)。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幼儿自己试一试。
第三,成人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使幼儿能更多地与伙伴交往和合作,发展其对伙伴群体的归属感,培养其合群性和合作性,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幼儿时期,同伴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其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因此能否受到同伴和集体的尊重,是影响幼儿自我肯定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现在的幼儿中却普遍存在着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因不会交往而受到同伴群体的排斥和拒绝,从而感到孤独,缺乏自信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鼓励这些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要教育同伴接纳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当然教师也还必须注意教给这些幼儿正确的交往技能,如在游戏中要合作、不独占,同伴之间要分享、谦让,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等。当幼儿感到自己能友好地与人相处,受人喜欢,能设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他便感到自己是能够胜任一切的,自信心在无形中就培养起来。
第四,当幼儿感到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时,家长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其寻求一种补偿,鼓励幼儿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从中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回失落的自信。
总之,在帮助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应退一步,给孩子发展锻炼的空间,用不着担惊受怕,也用不着过多呵护,而是鼓励、尊重,让其感受到大家的关爱和信任,以真实和理智的爱将幼儿培养成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
(二)以适当标准,正确评价与激励幼儿
幼儿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幼儿的成长方向、速度和进程也各不相同,要求幼儿尽善尽美处处强过别人,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父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对幼儿做出公正、客观和发展性的评价,让幼儿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不存在笨孩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强项上,而不是建立在弱势上。因此,要想正确地评价幼儿,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成人首先要认识到幼儿发展的阶段性以及个别差异性,更多关注和及时肯定幼儿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事情的结果,宽容、平静地对待幼儿的过失,使幼儿感到自己可以通过再努力取得成功;还要耐心地帮助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有利条件,在实践中树立起自信心。
其次,要充分肯定和欣赏孩子的优势领域,善于抓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格外敏感并给予及时、切实的赞赏和鼓励,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累积起“我也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努力进步,并将自己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
再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幼儿,给予差异性、发展性的教育,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当幼儿屡遭失败和挫折时,成人应想方设法让其体验成功,哪怕是一些微乎其微的成功,对于那些自卑心理严重的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可贵的,这样长期积累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
(三)鼓励幼儿向困难挑战,让幼儿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
影响人的自信水平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两个:一个是外部因素,即周围人对个体的评价与态度;另一个,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就是内部因素,即个体自身的实力———从战胜困难中感到自己有能力,有实力。成功的体验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
5-6岁的有自信心的幼儿特别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常有些奇怪的想法,想尝试不太容易完成的事。对幼儿来说,无论学习或做事,经过自己花了很大努力而取得的成绩,所获得的满足感会更大。当幼儿想做某种尝试时,成人即使知道他不可能成功,也要让他去闯,然后再和幼儿一起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鼓励幼儿自己跨越这些障碍,而幼儿一旦取得成功,他就会因此而感到特别自豪。这样,幼儿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能力、信心和勇气。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地重视外部因素,注重外在的激励方式,强调对幼儿进行表扬、肯定和鼓励。这种思想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一个完整的人首先应是一个精神上自给自足的人。一个只有得到别人注意和肯定才高兴的幼儿,一个为了得到别人肯定才愿意付出努力的幼儿,不会是一个真正幸福的幼儿。真正的幸福是不能依靠别人的注意得到的,它产生于自立的活动中。有自信的人不需要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好坏。成人应当鼓励幼儿将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培养自信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幼儿锻炼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其自行选择、决定,使之看到正确结果,向自己而非别人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家园配合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其中,家园配合、协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求家长尊重和信任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水平提高要求,不能期望太高,操之过急,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包办代替,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就像小班幼儿刚来的时候有一半不会擦屁股,有的孩子大便以后就直接把裤子提上,当我发现了以后就耐心的让孩子自己学着擦,并把他的裤子弄干净,并积极做家长的工作,孩子在家一定要让他来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穿鞋子、穿衣服、擦屁股,吃饭等,要不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根本谈不上独立做事,当碰到困难时就会畏惧退缩,没有自信,多让家长称赞鼓励孩子,但也不要滥用表扬,注意表扬的及时性、合理性,及时的表扬有助于孩子对好的行为加以确认和巩固。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一技之长,给孩子一个自我骄傲的理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总之,自信心是一种动力,推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洲新绿,散发着勃勃生机;自信心是一面风帆,鼓动理想之舟抵达胜利的彼岸。如果家长和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教育孩子,从小为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那么将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在个人发展上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培养出自信、自强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彭聃龄 . 普通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夏宇.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J]. 幼教博览, 2001(9).
[4]博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邵丽娟,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几种方法 [J]. 幼教博览,2000(12).
[6]宋丹青.如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苑荟萃》2009(24).
[7]栾成勇,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现代教育科学》2004(4).
关键词:培养 幼儿 自信心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支柱,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我国少儿委员会提出我国当代少年儿童要具备“五自”,自信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增添了培养幼儿自信的目标,在教育内容中也规定“为每个幼儿提供表达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见,面向 21世纪,从小培养儿童少年的自信心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却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幼儿不同程度的存在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而,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和研究的力度。本文就此目的出发,以期找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自信心的途径与措施,提升幼儿自信心的水平,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自信心的内涵和重要性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由于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因此往往具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勇敢地步入生活,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并经常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发展能力;他们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自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具有以下特征:自信的人活泼,言行举止有生气;虚心,能够接受批评,坦然承认错误;坦诚,能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大度,能赞赏和接受别人,毫不嫉妒;轻松,生活表现自如,从不沉重抑郁;言行一致,其容貌、声音和举止表现出内在的和谐;开放,对新观念、新体验、新机会表现出积极的开放态度;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失意、紧张和挫折;勇敢,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果断,勇于承担责任,从不优柔寡断。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人正是因为有了自信心,才会确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会有工作的动力,也才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幼儿必需的“心理营养”,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免疫系统”。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发挥内在的潜能,才能一步步进人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的成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搭设舞台,充分调动并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二、幼儿自信心培养策略
(一)相信幼儿,放手培养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这是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的。
要想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首先要坚信每一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做个好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喜爱。这一认识很重要,它能使父母和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始终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发展中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充满信心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巨大的学习和发展潜力,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操作、体验、自我服务,不代替幼儿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和愿意做的事,只要幼儿显示出要为自己或别人做事的愿望,成人就应放手让他自己去做。成人没有权力去为幼儿做所有的事情,也没有权力制止他做贡献的热心。如果幼儿有机会去表现,有机会照顾自己,有机会帮助父母、老师、同伴,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有利于其身体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对环境和自身的控制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
成人在放手让孩子亲自操作、体验和自我服务时,应注意观察,并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指导的方式以间接指导为主,一方面通过摆出矛盾的事实,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幼儿注意到事物的更多方面(如当幼儿在探索沉浮现象,认为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时,成人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到轮船很重但却能在水面航行的现象);另一方面,采用提供类似经验的方法使幼儿注意到事物的关系(如当幼儿不能使橡皮泥浮起来时,成人可以将一块本来会沉到水底的薄铁皮折成盒子漂在水面,以此来使幼儿注意到物体的沉浮与体积的关系),或采用提供辅助材料的方式帮助幼儿(如当幼儿已经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体积的关系,意识到橡皮泥中空就可以浮起来,但却无法使橡皮泥中空时,成人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废纸团或乒乓球)。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幼儿自己试一试。
第三,成人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使幼儿能更多地与伙伴交往和合作,发展其对伙伴群体的归属感,培养其合群性和合作性,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幼儿时期,同伴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其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因此能否受到同伴和集体的尊重,是影响幼儿自我肯定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现在的幼儿中却普遍存在着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因不会交往而受到同伴群体的排斥和拒绝,从而感到孤独,缺乏自信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鼓励这些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要教育同伴接纳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当然教师也还必须注意教给这些幼儿正确的交往技能,如在游戏中要合作、不独占,同伴之间要分享、谦让,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等。当幼儿感到自己能友好地与人相处,受人喜欢,能设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他便感到自己是能够胜任一切的,自信心在无形中就培养起来。
第四,当幼儿感到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时,家长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其寻求一种补偿,鼓励幼儿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从中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回失落的自信。
总之,在帮助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应退一步,给孩子发展锻炼的空间,用不着担惊受怕,也用不着过多呵护,而是鼓励、尊重,让其感受到大家的关爱和信任,以真实和理智的爱将幼儿培养成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
(二)以适当标准,正确评价与激励幼儿
幼儿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幼儿的成长方向、速度和进程也各不相同,要求幼儿尽善尽美处处强过别人,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父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对幼儿做出公正、客观和发展性的评价,让幼儿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不存在笨孩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强项上,而不是建立在弱势上。因此,要想正确地评价幼儿,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成人首先要认识到幼儿发展的阶段性以及个别差异性,更多关注和及时肯定幼儿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事情的结果,宽容、平静地对待幼儿的过失,使幼儿感到自己可以通过再努力取得成功;还要耐心地帮助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有利条件,在实践中树立起自信心。
其次,要充分肯定和欣赏孩子的优势领域,善于抓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格外敏感并给予及时、切实的赞赏和鼓励,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累积起“我也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努力进步,并将自己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
再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幼儿,给予差异性、发展性的教育,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当幼儿屡遭失败和挫折时,成人应想方设法让其体验成功,哪怕是一些微乎其微的成功,对于那些自卑心理严重的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可贵的,这样长期积累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
(三)鼓励幼儿向困难挑战,让幼儿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
影响人的自信水平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两个:一个是外部因素,即周围人对个体的评价与态度;另一个,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就是内部因素,即个体自身的实力———从战胜困难中感到自己有能力,有实力。成功的体验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
5-6岁的有自信心的幼儿特别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常有些奇怪的想法,想尝试不太容易完成的事。对幼儿来说,无论学习或做事,经过自己花了很大努力而取得的成绩,所获得的满足感会更大。当幼儿想做某种尝试时,成人即使知道他不可能成功,也要让他去闯,然后再和幼儿一起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鼓励幼儿自己跨越这些障碍,而幼儿一旦取得成功,他就会因此而感到特别自豪。这样,幼儿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能力、信心和勇气。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地重视外部因素,注重外在的激励方式,强调对幼儿进行表扬、肯定和鼓励。这种思想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一个完整的人首先应是一个精神上自给自足的人。一个只有得到别人注意和肯定才高兴的幼儿,一个为了得到别人肯定才愿意付出努力的幼儿,不会是一个真正幸福的幼儿。真正的幸福是不能依靠别人的注意得到的,它产生于自立的活动中。有自信的人不需要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好坏。成人应当鼓励幼儿将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培养自信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幼儿锻炼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其自行选择、决定,使之看到正确结果,向自己而非别人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家园配合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其中,家园配合、协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求家长尊重和信任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水平提高要求,不能期望太高,操之过急,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包办代替,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就像小班幼儿刚来的时候有一半不会擦屁股,有的孩子大便以后就直接把裤子提上,当我发现了以后就耐心的让孩子自己学着擦,并把他的裤子弄干净,并积极做家长的工作,孩子在家一定要让他来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穿鞋子、穿衣服、擦屁股,吃饭等,要不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根本谈不上独立做事,当碰到困难时就会畏惧退缩,没有自信,多让家长称赞鼓励孩子,但也不要滥用表扬,注意表扬的及时性、合理性,及时的表扬有助于孩子对好的行为加以确认和巩固。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一技之长,给孩子一个自我骄傲的理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总之,自信心是一种动力,推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洲新绿,散发着勃勃生机;自信心是一面风帆,鼓动理想之舟抵达胜利的彼岸。如果家长和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教育孩子,从小为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那么将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在个人发展上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培养出自信、自强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彭聃龄 . 普通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夏宇.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J]. 幼教博览, 2001(9).
[4]博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邵丽娟,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几种方法 [J]. 幼教博览,2000(12).
[6]宋丹青.如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苑荟萃》2009(24).
[7]栾成勇,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现代教育科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