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学生在小学科学探究实验中翱翔

【作者】 张曰林

【机构】 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科学教学应该朝着“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方向进行。在科学课中,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亲身经历和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科学实验便成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科学探究 动手操作 培养兴趣  
  在科学课中,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亲身经历和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那科学实验便成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自己的亲身经历浅谈一下我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科学教学应该以探究性教学为主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学生探究为核心。因此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我们科学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我们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
  2.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此外,探究还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
  二、科学课探究性教学要强化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在观察和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所以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验能改变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的角色 
  在科学课中,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科学实验教学以动手为主,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尝试的同时,我关注学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把实验操作、深入思考、教学组织及学生出现的一些意外考虑周全。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用心观察,善于发现、挖掘,把握时机。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去提出一个个问题、去假设、验证、讨论。
  三、科学探究性教学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我的科学实验课堂做到了“三多三少”。一是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在愉悦的、轻松的氛围中,去启迪创造灵感。在实验中,我注意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多一些对学生的鼓励,少一些批评。二是多实践、少总结。让学生亲自实验,有的是我的演示实验,有的是学生的分组实验,特别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还要分析整理数据,与自己的猜想做比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假设,而“假设”作为科学认识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多参与、少讲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在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制订实验计划的方法是十分适用和合理的。在课堂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合作者”、“共同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的。在共同参与中引导学生自主、自由的经历探究,学生一起经历困惑、享受成功。科学课堂是学生自主创新的舞台,他们都能在课堂里充分展现自我。科学课堂上我总是放下架子,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的实验、充分的交流,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宽松的环境中绽放出智慧之花。
  四、科学探究性教学提供给学生选择实验的机会
  我在执教《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时,我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对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进行探究时,根本不可能正确得出一个和经验相适合的结论,有时会越来越迷糊。我认为对于刚接触科学课的学生们来说,难以正确理解,结果我就让学生自己从中选择一项进行重点研究,已完成研究的学生可不直接参加另一实验,但要作为“小小观察员”观察和聆听。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机会,不仅是对学生人性的关怀,更能放松学生心态、解放学生手脚、释放他们的创造潜力,使学生能够更轻松、更主动的投入了实验探究,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放低了要求,但实际上充分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需求,其作用远比让学生强记一些知识来得轻松,这又一次体现了高质量的课堂。
  五、科学课探究性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我在指教《铁生锈》一课时,我对教材作了一个处理,让学生回到家里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去观察铁是如何生锈的?几天后,很多同学都兴奋的找到我,汇报他们回去以后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在他们的零零碎碎的叙述中,虽然听不到科学的逻辑分析,但我猛然感觉到,他们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我的科学实验教学要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下完成了探究的任务,这正是我们所要的科学课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趋势。
  总之,要真正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科学探究要真正做到有效有序,就需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通过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真正发挥实验的效应,演绎出科学实验教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