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小学音乐课的趣味教学

【作者】 彭登篆

【机构】 中枢一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它对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促进作用。要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音乐兴趣得到全面提高。
  一、加强从教者声情体态修养。
  音乐教师声情、体态的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建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融入语言、仪表、举手投足间艺术课教师所特有的美,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在回味的过程中调动起积极的情绪,创造一个热烈、轻松、有秩序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舒畅的学习环境,从而能情绪饱满地、不知疲倦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否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乐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情绪,也就难以建立欢快的情绪气氛。再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集中精炼,不讲废话,富有启发性。如在音乐欣赏时,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形象,通过教师精确的言语表达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应该象一个演员,用自己清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努力做到以情入课,用语言的艺术魅力塑造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教师演奏的姿势、动作也要优美而得体,教师的范唱姿态要放松,呼吸要正确,演唱中的每一小节都应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应特别注重声情、体态的美,深入到歌曲、乐曲的意境中去,做到声情并茂的同时达到与体态完美的统一,从乐曲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声情、体态的美,即使一曲终了也还要有一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二、讲解课外故事。
  故事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它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将音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轻松愉快进入角色,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而且,也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体会、表现及创作。如:欣赏曲《玩具进行曲》,这首乐曲虽然比较滑稽有趣,但与其它比,它显得较长,而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欣赏本身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它需要去仔细地倾听、想象,如果直接让他们倾听乐曲,他们就会出现缺乏耐心或没有好好地听现象,更不要说谈什么感受想象之类的。因此,在欣赏此曲前,我把它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住着一个小男孩儿,小男孩儿有很多很多的玩具。有一天,他玩累了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突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玩具们居然都站了起来,而且还玩起了游戏,玩得可真开心啊!哎呀!不好,小主人要醒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玩具们赶快地跑回了原地,躺了下来。学生们听了都喜滋滋的,好开心呢!我说:“小朋友,这个故事好听吗” “好听” “我们再来听个故事,这个故事有点特别,它是用音乐的方式来讲给我们听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得时候想一想这个音乐故事中的玩具们在干什么它们的是心情怎样” “是”。故事开始了,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想象着,可认真了。就这样一个小小故事的引入,使得学生很快的接受了音乐,并感受到了音乐所塑造的玩具生动活泼的形象,为学生以后的想象,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进行活动体验。
  如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辨别1、2、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辩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
  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四、加强教学反思。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时常会流露出这样或那样的体态、语言以及眼神信息。作为教师,要特别留意学生的的反应,特别是学生无意中流露出来的反应,有时它仅仅是一个疑惑的眼神,有时又可能表现为在不经意中说出来的一句话。有时,一个正面表述的信息需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它的意义。这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搜集学生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认识学生所感兴趣的是什么。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了总结,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学得好,特别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仔细审视自已前进的道路上走出来的每一个脚印。每个教学环节我们都精心设计过,但课堂上却总有不同的情况发生,不是教学时出现不如意,就是学生学得累。所以在课堂教学后,我们要加强反思,让音乐课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如何进行反思呢?
  第一,课后的小结回顾。通过小结可以检查预期的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应该予以总结,从理论的高度提高对它的认识。
  第二,在课内外要特别留意学生的反应。有时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我们教师都可以解读出另外的意义。对于每一个进度,每上完一个班以后都必须回头小结一次。我教的平行班多,因此前面班上发生的问题,到后面的几个班,一般都可以得到改进。总之,我觉得要重视反思自已的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巴列夫斯基的名言。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兴趣是从实践中不知不觉提高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有了兴趣,那么自然而然会喜欢上音乐,主动积极地去探索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