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兴奋点的几点尝试
【作者】 司燕玲
【机构】 辛庄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要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兴趣激发是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让学生的感受更直观。而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无论教师的讲述多么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利用现代化手段,全方位、多感官地调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较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初中三年级介绍京剧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京剧中特有的背景图片、服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再让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中观察京剧舞台的布置特色。面对眼前色彩多变的画面,学生的兴趣将会倍增,定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再通过VCD的播放再现当年舞台京剧的表演,从VCD播放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小生的温文尔雅、风流倜傥,花旦的柔美多情,花脸的刚劲豪放,文丑的诙谐幽默等形象。课堂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变化,但只要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就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设计有趣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设计有趣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试从音乐课堂应用实例出发,罗列几种提问方法。
(1)对比式提问。如在教唱歌曲《唱脸谱》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传统京剧和这首《唱脸谱》歌曲弹唱,然后提问:“这两段音乐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答:“都有戏曲的韵味。”老师又问:“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又从演唱方式、伴奏乐器、音乐风格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不同之处。此时,教师引入“京歌”的概念,顿时学生就会明白京歌原来就是改良的京剧加上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在歌曲演唱中,由于有了之前的分析,学生也可以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了。由此可见,对比式提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2)分割式提问。如在“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单元中有一个难点就是欣赏《祭献之舞》,学生听完这一现代音乐后会完全摸不着头脑,此时老师如果问学生“现代音乐有什么特点”之类的问题,学生往往很难回答,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这段音乐里节奏和旋律哪个更重要?”“音乐的节奏是有规律的还是复杂的?”“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音乐的旋律是易唱还是不易唱的?”等等,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有趣的提问就能很快地总结出现代音乐的主要特征。通过这些方法设计多种有趣且简单的提问,就可以抓住学生,轻松完成教学目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差异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音乐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同学们整齐地唱同一首歌,演奏同一首曲子,默默地欣赏同一首乐曲,老师讲解曲子的背景、意境,同学们理解一致,顺利完成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这恰恰是教学有效性的严重缺失。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就要有利于实现高级有效层次的目标和民主开放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形态。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实践策略:
(1)启发群体异见。在教学开始,面对音乐情景,教师鼓励和启发学生的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教学不搞以点带面,过程目标是追求学生真实的感受和个性的理解,充分暴露学生的认知起点。
(2)关注个体创见。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感受,新观点都是丰富音乐学习共同体的宝贵资源,音乐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将学生的创见转化为其他同学共享的音乐学习资源。
(3)展示学生误见。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学生的“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建构音乐审美时的障碍。“错误”出现是音乐教学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及时展示给同学们来辨析、改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追求有效,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老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
一、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让学生的感受更直观。而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无论教师的讲述多么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利用现代化手段,全方位、多感官地调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较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初中三年级介绍京剧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京剧中特有的背景图片、服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再让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中观察京剧舞台的布置特色。面对眼前色彩多变的画面,学生的兴趣将会倍增,定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再通过VCD的播放再现当年舞台京剧的表演,从VCD播放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小生的温文尔雅、风流倜傥,花旦的柔美多情,花脸的刚劲豪放,文丑的诙谐幽默等形象。课堂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变化,但只要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就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设计有趣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设计有趣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试从音乐课堂应用实例出发,罗列几种提问方法。
(1)对比式提问。如在教唱歌曲《唱脸谱》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传统京剧和这首《唱脸谱》歌曲弹唱,然后提问:“这两段音乐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答:“都有戏曲的韵味。”老师又问:“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又从演唱方式、伴奏乐器、音乐风格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不同之处。此时,教师引入“京歌”的概念,顿时学生就会明白京歌原来就是改良的京剧加上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在歌曲演唱中,由于有了之前的分析,学生也可以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了。由此可见,对比式提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2)分割式提问。如在“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单元中有一个难点就是欣赏《祭献之舞》,学生听完这一现代音乐后会完全摸不着头脑,此时老师如果问学生“现代音乐有什么特点”之类的问题,学生往往很难回答,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这段音乐里节奏和旋律哪个更重要?”“音乐的节奏是有规律的还是复杂的?”“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音乐的旋律是易唱还是不易唱的?”等等,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有趣的提问就能很快地总结出现代音乐的主要特征。通过这些方法设计多种有趣且简单的提问,就可以抓住学生,轻松完成教学目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差异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音乐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同学们整齐地唱同一首歌,演奏同一首曲子,默默地欣赏同一首乐曲,老师讲解曲子的背景、意境,同学们理解一致,顺利完成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这恰恰是教学有效性的严重缺失。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就要有利于实现高级有效层次的目标和民主开放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形态。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实践策略:
(1)启发群体异见。在教学开始,面对音乐情景,教师鼓励和启发学生的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教学不搞以点带面,过程目标是追求学生真实的感受和个性的理解,充分暴露学生的认知起点。
(2)关注个体创见。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感受,新观点都是丰富音乐学习共同体的宝贵资源,音乐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将学生的创见转化为其他同学共享的音乐学习资源。
(3)展示学生误见。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学生的“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建构音乐审美时的障碍。“错误”出现是音乐教学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及时展示给同学们来辨析、改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追求有效,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老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