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探讨记忆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先国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记忆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理解能力以及技艺水平,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科学教学中记忆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定要依照小学生的记忆特点,选择合适的实施方式。下面本文就对记忆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探讨。
关键词:记忆教学模式;小学科学;教学
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象都有着十分旺盛的好奇心,科学教学的开展实施,正是为众多学生提供一扇理解世界、感悟世界的大门,在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小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不减,但真正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的探索,在课堂中使用了记忆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了十分良好的示范。下面本文就对记忆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探讨。
一、记忆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众所周知,记忆的一般规律是认知者首先对所要记忆的事物以及对象进行感知,在不断地保持下,深入对对象的理解程度,从而树立的对其进行再认,并在不断地回忆中,加深对其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不能及时的对记忆对象进行重复练习再认,认知者记忆的内容将逐渐的被遗忘[1]。因此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技艺水平,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多通道记忆方法的运用,并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术培养,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大对有意记忆法的应用
有意记忆的效果如何,直接受到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影响。学习任务越是清晰,学生的各种积极地心理活动的因素便能够被有效的调动起来,并在此激发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实验记忆的任务[2]。总体来讲,记忆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便能达到越好的记忆效果。举例来说,在青岛版科学三年级探究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顺利的完成对《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学习,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教学任务的传达:使他们学会依照既定的顺序开展科学观察。课堂进行中间,笔者以组为单位,发放给学生用以动植物观察的放大镜、尺子等,课堂被设置在室外,学生在进行害羞草、玫瑰花、月季等植物的观测时,不仅仅了解到这些植物的基本特征:颜色、味道,更通过尺子测量,了解到这些植物的高度,加强了对这些植物认知,增强了对这些植物的认知深度,因而在后期的记忆中,脑海中的这些植物形象是十分清晰的,记忆效果便相应的提高。室外观察过程中,放大镜的作用便是辅助学生更加准确的观察到各类小动物,如毛毛虫、蜗牛等,通过放大镜的参与,学生们清晰地了解到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对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自然的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
三、加大对理解记忆法的应用
理解教育法指的是学生对于所要学的知识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在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记忆。与传统不加思考的填鸭式机械记忆相比,理解记忆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在学界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大量研究者的记忆效果分析得出,要准确的记住毫无意义的12个音节,每个人平均要对其进行16.5次的重复;要准确的记住毫无意义的36个章节,则需要重复高达54次的联系;而要记忆人们都能理解含义的480个音节,只需要重复8次便能够顺利的进行记忆,且在跟踪调查中发现,后者的记忆维持时间要远远地由于前两者,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越是理解的知识,记忆的时间以及效果便要越好。针对理解记忆的优势,笔者在进行教学中,对理解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运用。举例说明,为了让学生们准确的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笔者在进行《给文具的分类》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传递出铅笔、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小刀、橡皮、圆珠笔、钢笔、旋笔刀、铅笔盒的不同用处,使学生理解铅笔、圆珠笔、钢笔的用处是为了方便学习过程中书写用的,小刀、旋笔刀则是为了削铅笔用的,直尺、三角尺、量角器主要是进行物体长度、角度测量用的,属于测量仪器,橡皮是对书写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擦掉的,铅笔盒则是一个巨大的容器,目的是为了将上述工具进行整齐的放置。学生对于每一种文具的用途有了深刻的理解,便牢牢的记住了物体分类中的基本标准,以后学习中的学习工具分类便顺利的完成。
四、加大对多通道记忆法的应用
多通道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个感知器官进行学习,对同一个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调用视觉器官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与记忆,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陌生知识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3]。有研究证明,对于同一幅画,只让学生听教师描述、只让学生看内容、让学生在可以看到图画的同时,教师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听力器官与视力器官全部调动的情况下,学生对图画的记忆程度要明显的优于前两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关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六大关节的名称、位置以及作用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笔者通过人体骨折模型、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准确的了解到不同关节的详细信息,并引导学生在自己以及同伴身体上指出每个关节的位置,在学生听力、视力、动手等多方法的试用下,学生对于关节的知识有了十分深刻的记忆。
综上所述,记忆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在这一生长阶段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记忆过程中,避免对枯燥知识的厌恶感和抵触感,通过运用有意识记忆、理解记忆以及多通道记忆方法,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不但没有减弱,还能够在对所学知识牢固记忆的支撑下,更加热情的参与到这一实践性、科学性都十分强的学习中,课堂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史建森.科学教学中的记忆法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8):124-125.
[2]王海明.探究型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7):150.
[3]王娟.如何培养小学生记忆的兴趣[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5):82.
关键词:记忆教学模式;小学科学;教学
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象都有着十分旺盛的好奇心,科学教学的开展实施,正是为众多学生提供一扇理解世界、感悟世界的大门,在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小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不减,但真正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的探索,在课堂中使用了记忆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了十分良好的示范。下面本文就对记忆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探讨。
一、记忆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众所周知,记忆的一般规律是认知者首先对所要记忆的事物以及对象进行感知,在不断地保持下,深入对对象的理解程度,从而树立的对其进行再认,并在不断地回忆中,加深对其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不能及时的对记忆对象进行重复练习再认,认知者记忆的内容将逐渐的被遗忘[1]。因此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技艺水平,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多通道记忆方法的运用,并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术培养,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大对有意记忆法的应用
有意记忆的效果如何,直接受到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影响。学习任务越是清晰,学生的各种积极地心理活动的因素便能够被有效的调动起来,并在此激发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实验记忆的任务[2]。总体来讲,记忆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便能达到越好的记忆效果。举例来说,在青岛版科学三年级探究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顺利的完成对《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学习,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教学任务的传达:使他们学会依照既定的顺序开展科学观察。课堂进行中间,笔者以组为单位,发放给学生用以动植物观察的放大镜、尺子等,课堂被设置在室外,学生在进行害羞草、玫瑰花、月季等植物的观测时,不仅仅了解到这些植物的基本特征:颜色、味道,更通过尺子测量,了解到这些植物的高度,加强了对这些植物认知,增强了对这些植物的认知深度,因而在后期的记忆中,脑海中的这些植物形象是十分清晰的,记忆效果便相应的提高。室外观察过程中,放大镜的作用便是辅助学生更加准确的观察到各类小动物,如毛毛虫、蜗牛等,通过放大镜的参与,学生们清晰地了解到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对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自然的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
三、加大对理解记忆法的应用
理解教育法指的是学生对于所要学的知识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在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记忆。与传统不加思考的填鸭式机械记忆相比,理解记忆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在学界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大量研究者的记忆效果分析得出,要准确的记住毫无意义的12个音节,每个人平均要对其进行16.5次的重复;要准确的记住毫无意义的36个章节,则需要重复高达54次的联系;而要记忆人们都能理解含义的480个音节,只需要重复8次便能够顺利的进行记忆,且在跟踪调查中发现,后者的记忆维持时间要远远地由于前两者,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越是理解的知识,记忆的时间以及效果便要越好。针对理解记忆的优势,笔者在进行教学中,对理解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运用。举例说明,为了让学生们准确的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笔者在进行《给文具的分类》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传递出铅笔、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小刀、橡皮、圆珠笔、钢笔、旋笔刀、铅笔盒的不同用处,使学生理解铅笔、圆珠笔、钢笔的用处是为了方便学习过程中书写用的,小刀、旋笔刀则是为了削铅笔用的,直尺、三角尺、量角器主要是进行物体长度、角度测量用的,属于测量仪器,橡皮是对书写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擦掉的,铅笔盒则是一个巨大的容器,目的是为了将上述工具进行整齐的放置。学生对于每一种文具的用途有了深刻的理解,便牢牢的记住了物体分类中的基本标准,以后学习中的学习工具分类便顺利的完成。
四、加大对多通道记忆法的应用
多通道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个感知器官进行学习,对同一个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调用视觉器官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与记忆,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陌生知识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3]。有研究证明,对于同一幅画,只让学生听教师描述、只让学生看内容、让学生在可以看到图画的同时,教师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听力器官与视力器官全部调动的情况下,学生对图画的记忆程度要明显的优于前两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关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六大关节的名称、位置以及作用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笔者通过人体骨折模型、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准确的了解到不同关节的详细信息,并引导学生在自己以及同伴身体上指出每个关节的位置,在学生听力、视力、动手等多方法的试用下,学生对于关节的知识有了十分深刻的记忆。
综上所述,记忆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在这一生长阶段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记忆过程中,避免对枯燥知识的厌恶感和抵触感,通过运用有意识记忆、理解记忆以及多通道记忆方法,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不但没有减弱,还能够在对所学知识牢固记忆的支撑下,更加热情的参与到这一实践性、科学性都十分强的学习中,课堂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史建森.科学教学中的记忆法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8):124-125.
[2]王海明.探究型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7):150.
[3]王娟.如何培养小学生记忆的兴趣[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