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信息技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作者】 武蒙蒙 宋亚平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习的动机”、“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五个方面来阐述信息技术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  信息技术  优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益。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对教学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新课改理念有机结合,必将促进教学手段、内容、模式、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优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就要抓住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的天性,而且他们的学习易受兴趣影响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声、光、电、色、形俱备的优势,做到合理利用,这不仅使物理课堂变得妙趣横生、绚丽多彩,不仅优化了教学氛围,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无形中学到了知识,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爱上物理,最终达到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将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展示身边的初中物理情景,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形成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展示并体验科学家艰辛的科研历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展示物理发展史以及当今物理发展的前沿科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展示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改变时空、化远为近”的功能,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放上一段初中物理史学资料片,以再现古代、现代科学家的刻苦追求精神,以达到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益
  现行物理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其中不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掌握的。如果仅用语言讲述,学生很难理解,使用多媒体可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把不易观察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例如,在进行《浮力》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之差。只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讲解,学生反应比较茫然;使用动画的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加在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好,起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在进行初中物理课中的“相对运动”教学时,放一段在行驶汽车上用摄像机摄制的公路边树木向后移动的场面,教师边讲边引导,很容易就突破教学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物理实验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材料、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难如人意。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向空易拉罐中加几毫升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让汽化的酒精排走罐中的空气,再用橡皮泥封闭罐口,往罐身喷冷水,使易拉罐冷却,可以观察到易拉罐被压瘪的同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有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
  五、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习题教学时,我们在夯实基础的理念支撑下,由易到难,力求变化。教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师有意识的情境设置中主动探索研究,提高了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网络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一举两得。而提前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做好,在课堂上适时的展示出来,并可在不同的班级重复使用,无疑会大大节省板书的时间,从而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有效性
  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使教学内容更紧凑。实践中,我们可在完成教学任务情况下,抽出更多时间来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巩固。用信息技术把知识能力要点编辑成交互性很强的练习题,既可穿插在课堂中也可放在最后,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便于公平、快速地评判学生练习的成效,及时、准确、全面地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达到教与学双向沟通的目的。如在进行物理电路连接的教学时,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练习,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正反不同的结果投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讲解,效果明显优于不用多媒体。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自己提供表现的空间和锻炼的条件,使学生成为学习舞台活动的主体,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教学过程,提供即时反馈,优化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益。但这些效果的实现,都必须在科学合理运用中才能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谷友青,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
  [2]姚永刚,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1年。
  [3]张令艳,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