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作者】 韩宝爱
【机构】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三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学能力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以及形成技能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在会学的过程中喜欢学数学、坚持学数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优化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一个十分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现代教育着眼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初中阶段,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初步形成,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学习的真正意义。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合理开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良好的自学能力必然需要一定的自学理念与技巧,这些技巧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步步的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专门安排专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以及自学的步骤等等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自学的技巧以及自学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从心里熟悉自学并认识自学;第二点,教师则可以结合案例开展教学,在与实际问题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具实践意义的掌握自学的技巧,而且结合案例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快速的发展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将开展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以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情境教学旨在通过创设与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直观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以更加直观、更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掌握知识点。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对自学产生兴趣。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一个工厂加工某种产品需要两道工序,A工序每天可以完成800件,B工序每天可以完成1000件,现在有8个工人完成这两道工序,请同学们帮助计算,怎样安排才能使得每天两道工序完成的件数相等”,让学生自学探究来完成这种情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摸索出这种问题需要设元及列方程组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不仅可以体会自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从中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存在的意义所在,即可以让学生透彻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
三、善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学的重要性
学习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善于开展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与组员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自主学习对于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的教学时,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巧妙的安排预习,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完成课前的基本学习。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所自学内容的交流,小组交流的过程每个学生踊跃发言,其他同学注意聆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势必会导致每个学生的自学掌握的程度不同,这种交流可以让每个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攀比心理,一旦学生意识到自学可以极大的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学生将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教学效果显著,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充分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四、加强课后拓展知识的合理布置,深化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往往有限,不能让学生充分的去开展自学,因此,学生的自学过程的开展以及自学能力的实践培养,需要充分的依靠课后的拓展学习,而且,也不可否认,课后的拓展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极大的强化的过程。一方面,课后实践的过程学生往往对于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储备,开展课后拓展学习的过程在于更深层次的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这一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因此,其对于学习的精力投入也就越大,其自学能力的提升就更快。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因此,其课后实践完成拓展练习的实践充足,这些充裕的时间则可以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完成知识的拓展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所要拓展学习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同方面的提高。数学知识涉及的内容繁杂且具有较强的逻辑,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知识的拓展学习,让学生的能力提升与知识点的学习同步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具有较高自学能力的学生其掌握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总是比较强,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一切资源融合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来从本质上达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当然,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能力各有千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开展不同形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尘.谈初中数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 2018(1):00349-00349.
[2]谢蓓蓓.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7(16):88-88.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一个十分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现代教育着眼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初中阶段,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初步形成,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学习的真正意义。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合理开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良好的自学能力必然需要一定的自学理念与技巧,这些技巧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步步的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专门安排专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以及自学的步骤等等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自学的技巧以及自学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从心里熟悉自学并认识自学;第二点,教师则可以结合案例开展教学,在与实际问题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具实践意义的掌握自学的技巧,而且结合案例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快速的发展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将开展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以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情境教学旨在通过创设与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直观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以更加直观、更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掌握知识点。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对自学产生兴趣。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一个工厂加工某种产品需要两道工序,A工序每天可以完成800件,B工序每天可以完成1000件,现在有8个工人完成这两道工序,请同学们帮助计算,怎样安排才能使得每天两道工序完成的件数相等”,让学生自学探究来完成这种情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摸索出这种问题需要设元及列方程组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不仅可以体会自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从中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存在的意义所在,即可以让学生透彻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
三、善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学的重要性
学习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善于开展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与组员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自主学习对于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的教学时,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巧妙的安排预习,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完成课前的基本学习。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所自学内容的交流,小组交流的过程每个学生踊跃发言,其他同学注意聆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势必会导致每个学生的自学掌握的程度不同,这种交流可以让每个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攀比心理,一旦学生意识到自学可以极大的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学生将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教学效果显著,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充分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四、加强课后拓展知识的合理布置,深化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往往有限,不能让学生充分的去开展自学,因此,学生的自学过程的开展以及自学能力的实践培养,需要充分的依靠课后的拓展学习,而且,也不可否认,课后的拓展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极大的强化的过程。一方面,课后实践的过程学生往往对于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储备,开展课后拓展学习的过程在于更深层次的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这一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因此,其对于学习的精力投入也就越大,其自学能力的提升就更快。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因此,其课后实践完成拓展练习的实践充足,这些充裕的时间则可以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完成知识的拓展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所要拓展学习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同方面的提高。数学知识涉及的内容繁杂且具有较强的逻辑,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知识的拓展学习,让学生的能力提升与知识点的学习同步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具有较高自学能力的学生其掌握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总是比较强,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一切资源融合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来从本质上达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当然,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能力各有千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开展不同形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尘.谈初中数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 2018(1):00349-00349.
[2]谢蓓蓓.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7(16):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