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儿童画的欣赏

【作者】 张春燕

【机构】 三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对儿童画,人们经常不知道他们所画的是什么事物,什么场景,却能感觉到很美丽或是看上去很舒服。儿童画在成人的眼光看来,即使不合实际,却能让我们找回久违的童年世界,感受曾经的快乐童年。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儿童画,欣赏儿童画呢?
  一、看看儿童画是否充满童稚气
  在孩子心中,生活是美好而多姿多彩的。他们用好奇的双眼和稚气的心灵认知世界、感受生活,因而获得成人所不能体验的独特的生活情趣。所以儿童画总是或多或少地透着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并且深深地感染着成年人。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和独特之处。我们可以尝试着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目光审视儿童画。
  曾经,我在教一年级儿童画汽车时,发现他们不仅忽略汽车轮子,有时还把轮子画得特别大,但至于轮子放在哪里,似乎并不在意。又如当他们绘画人物脸部时,通常只画眼睛和嘴巴,而鼻子和耳朵则经常被忽视掉。还有,小朋友们经常将太阳、月亮画成“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等等。
  一方面,这是小朋友在作画时,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表现。那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没有达到对事物做整体了解与安排的水平,所以他们没有意识到车轮须画在什么位置。另一方面,小朋友们习惯性地认为太阳、月亮应该会长得跟人类一样,也有“眉”有“眼”才对。所以看儿童画不能以成人的条框规矩和要求去看,而须站在儿童的角度,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读懂儿童画。
  二、看看儿童画是否符合年龄段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生理机制发育不完全,手、眼、脑三者协调力度不够,知识面、观察力及绘画技巧等各方面因素存在差异,所以其绘画表现力不同,制出来的图画形象荒诞、奇特而不合理。然而,这正是儿童画的天真可爱之处。它所展示的魅力是成人所无法比拟的,这种“不像”的画是他们对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的真情流露,是真、善、美的综合体现,也是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个性的具体表现。
  例如:低年级学生有时会把人的头画得很大,手却画得很小——比例不协调;登山者的身体竟然垂直于山体坡面上——不合逻辑;在太空中,地球人与外星人一起游戏,——想象力太丰富;还有在森林里,动物们集体联欢……于是,很多家长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就会认为孩子们“胡涂乱抹的不知画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他们则是陷入了审评儿童画的误区——仅仅用画得“像不像”“美不美”来作标准去评价儿童画的好坏,这不利于低年级儿童画教育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要保护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关注、理解、尊重他们。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只要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了敢想、敢画,就应该鼓励和引导他们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三、看看儿童画是否富有想象力
  绘画学习是低年级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其中,想象力培养是主要方面。低年级儿童往往在绘画过程中发挥和锻炼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应该用期待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在学习绘画过程中的习作:看看他们在习作过程中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进行了大胆尝试?是否养成了求新、求异的好习惯……在儿童画中,如果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应当给予积极评价,并大力倡导;倘若是不足之处,则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花瓶》时,我带了几个花瓶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然后用课件出示花瓶图片。当他们看到一张张美丽又夸张的图片时,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接着,告诉他们可用想象、夸张、变形等形式绘画,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可以变成帽子形,有的说可以变成娃娃形,还有的说可以变成双鱼形等等。接着我又让他们想象:这些花瓶聚在一起干什么呢?有的说在跳舞,有的说在开晚会……课后,我收到了一幅幅美丽可爱的《花瓶》:做早操的娃娃,可爱的双鱼花瓶……他们眼中的花瓶,那么纯洁,那么美丽,充满了灵性。
  儿童画是一片神奇的领域,里面寄托着孩子们全部的爱,一张白纸蕴藏着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在判断一幅画是否是儿童画时,需用心领会,在评价儿童画时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也多一点征询探讨,尽量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将来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