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跟孔子学做老师 ——《论语》与我的高效课堂
【作者】 主父国情 李艳鹏
【机构】 神木第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整个人生精神境界与学习追求的一种高度浓缩,在孔子整个教学生涯中他都致力于此,且以身示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先学做人,学立德,学顺道做事做人,再学做学问。虽然这些思想历经了2500多年,但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他的道德、言行足够我们一生受用。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生命是一层层往上走的。 是呀,我想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只有连贯的、持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足够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是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些自来水从哪里来呢?简而言之,这就要求老师要像孔子那样,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在这让我想到了潍坊的吕映红老师,作为一个年近50岁的老教师,她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是他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教育这块圣土上作出了骄人的成绩,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我们是否更应该在不断的努力中,实现生命的不断飞跃呢?用陶继新先生的话说,发展成就自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寻求答案而又寻求不到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开导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几个方面作出反应,我就不再教他了。”
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上课内容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吸收进去,并且学生对我们所教的知识能举一反三。但是我们又不能回避看到有些学生眼睛看着黑板,人却不知已神游何处。现在的学生读书都要求太多的“投资报酬率”,应付众多的考试,对策就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那种 “临时抱佛脚”的策略。但如此而来我们又怎能要求我们的学生喜欢学习呢?又怎能要求他们能举一反三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孔子一句“不复也”道出心中无限“悲凉”,但现实中我们的老师能那么轻易放弃吗?当然不能。成绩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没有优异的成绩,我们如何向家长交代,向学校交代,向社会交代呢?在这种处境之下,我们只有多想办法,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交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我觉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会受益无穷。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一二年级我就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低年级闯五关预习法。以我执教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来谈一谈我的做法:我们班有一个闯关口号,“快乐向前冲——闯关必成功!”学生一开始的劲头在喊口号的时候就被点燃了。第一关(自学关):首先学生自己初步小声读课文,找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扫清了字词障碍,第二关(检查关):接着教师发挥检查督导的作用,给学生以鼓励鞭策,第三关(美写关):就是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巩固生字,对生字进行写的指导,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美观,比如本课的“藏”字,比较难写,我就指导他们从笔画到笔顺再到间架结构应怎样写,同时给拓展了几个字“卧”等的写法,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第四关(练习关):当堂做些简单的练习题,(基础训练部分题目)加以巩固,这一环节在同桌的帮助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交流。语文课就必须留下学生听说读写的痕迹。“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最后一关第五关我设计了“巧问关”,培养学生爱思考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等待下一节课的学习与展示。在本课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块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儿呢?”学生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在课堂上,学生的小手如林,思维活跃,提前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预习课我设计的更多的侧重了三维目标中的前两个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说第一关自学关),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内互学生字,互相解决问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读书,如何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方法。我们知道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预习课我侧重了前两个目标的达成,为实现第三个目标打下良好的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的是闯关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每一关成功后都会得到智慧星,全部闯过后可以得5颗,下课后可以领取智慧星贴到评比栏上,我们班还有相应的评比措施,很简单,很多老师也都用过,就是表现好就加智慧星,考试呀作业呀回答问题,上课表现等等很多方面,10颗智慧星换一个智慧果(不是真的是我用彩纸剪的)五个换智慧果换一张奖状,学生很喜欢,家长也反应也很好。如果今天孩子得了星星或苹果都特别高兴,还说明天还要得,争取早一天拿到奖状。这工作有专人负责,到时候我只发奖品就行了。总而言之,目的就是通过课堂上的预习检查知道学生已懂得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对于学生各种各样的质疑,我提前备课时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将问题精心梳理,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一到两个问题。带着梳理后的重点问题,让学生自我研读思考讨论,找到答案。这也所算是我在高效课堂之路上走出的一小步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生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天我都是满面笑容的走进教室,孩子们也经常的问我:“老师,有什么事让你每天都这么高兴?我说:我一看见你们就高兴!是啊,抛开我们的一切,让我们静下心来,享受工作生活的快乐。不去想是否公平,不去想尔虞我诈,不去挑学生的毛病,不去为扣掉的分数而苦恼,想象这就是我们要从事一辈子的事业。想象我们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要为孩子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和状态迎接每一天,去面对7、8岁的懵懂无知的孩子?阳光的心态,灿烂的笑容,淡定的态度、平和的话语、鼓励的眼神,爱抚的动作,去抚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更受益的是我们。健康会与我们同在,气质风范与我们同在。去搜集教学中的快乐,和孩子们一起开怀大笑吧。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听他诉说悲伤,分享开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坚持自我,让善良的自我,开朗与自信去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觉得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情感高效”,我们始终要有乐以忘忧的情怀。
总之,《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我们只要能把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时俱化,就必定能够随着世界教育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滋润着中国教育的每一寸沃土,在这片沃土上必将绽放出万紫千红,必将茁壮出参天大树。让我们一起在这份职业中寻找我们的快乐,跟孔子学做老师吧!
参考文献:
《论语》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跟孔子学做家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生命是一层层往上走的。 是呀,我想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只有连贯的、持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足够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是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些自来水从哪里来呢?简而言之,这就要求老师要像孔子那样,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在这让我想到了潍坊的吕映红老师,作为一个年近50岁的老教师,她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是他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教育这块圣土上作出了骄人的成绩,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我们是否更应该在不断的努力中,实现生命的不断飞跃呢?用陶继新先生的话说,发展成就自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寻求答案而又寻求不到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开导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几个方面作出反应,我就不再教他了。”
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上课内容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吸收进去,并且学生对我们所教的知识能举一反三。但是我们又不能回避看到有些学生眼睛看着黑板,人却不知已神游何处。现在的学生读书都要求太多的“投资报酬率”,应付众多的考试,对策就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那种 “临时抱佛脚”的策略。但如此而来我们又怎能要求我们的学生喜欢学习呢?又怎能要求他们能举一反三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孔子一句“不复也”道出心中无限“悲凉”,但现实中我们的老师能那么轻易放弃吗?当然不能。成绩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没有优异的成绩,我们如何向家长交代,向学校交代,向社会交代呢?在这种处境之下,我们只有多想办法,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交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我觉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会受益无穷。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一二年级我就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低年级闯五关预习法。以我执教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来谈一谈我的做法:我们班有一个闯关口号,“快乐向前冲——闯关必成功!”学生一开始的劲头在喊口号的时候就被点燃了。第一关(自学关):首先学生自己初步小声读课文,找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扫清了字词障碍,第二关(检查关):接着教师发挥检查督导的作用,给学生以鼓励鞭策,第三关(美写关):就是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巩固生字,对生字进行写的指导,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美观,比如本课的“藏”字,比较难写,我就指导他们从笔画到笔顺再到间架结构应怎样写,同时给拓展了几个字“卧”等的写法,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第四关(练习关):当堂做些简单的练习题,(基础训练部分题目)加以巩固,这一环节在同桌的帮助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交流。语文课就必须留下学生听说读写的痕迹。“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最后一关第五关我设计了“巧问关”,培养学生爱思考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等待下一节课的学习与展示。在本课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块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儿呢?”学生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在课堂上,学生的小手如林,思维活跃,提前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预习课我设计的更多的侧重了三维目标中的前两个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说第一关自学关),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内互学生字,互相解决问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读书,如何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方法。我们知道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预习课我侧重了前两个目标的达成,为实现第三个目标打下良好的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的是闯关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每一关成功后都会得到智慧星,全部闯过后可以得5颗,下课后可以领取智慧星贴到评比栏上,我们班还有相应的评比措施,很简单,很多老师也都用过,就是表现好就加智慧星,考试呀作业呀回答问题,上课表现等等很多方面,10颗智慧星换一个智慧果(不是真的是我用彩纸剪的)五个换智慧果换一张奖状,学生很喜欢,家长也反应也很好。如果今天孩子得了星星或苹果都特别高兴,还说明天还要得,争取早一天拿到奖状。这工作有专人负责,到时候我只发奖品就行了。总而言之,目的就是通过课堂上的预习检查知道学生已懂得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对于学生各种各样的质疑,我提前备课时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将问题精心梳理,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一到两个问题。带着梳理后的重点问题,让学生自我研读思考讨论,找到答案。这也所算是我在高效课堂之路上走出的一小步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生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天我都是满面笑容的走进教室,孩子们也经常的问我:“老师,有什么事让你每天都这么高兴?我说:我一看见你们就高兴!是啊,抛开我们的一切,让我们静下心来,享受工作生活的快乐。不去想是否公平,不去想尔虞我诈,不去挑学生的毛病,不去为扣掉的分数而苦恼,想象这就是我们要从事一辈子的事业。想象我们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要为孩子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和状态迎接每一天,去面对7、8岁的懵懂无知的孩子?阳光的心态,灿烂的笑容,淡定的态度、平和的话语、鼓励的眼神,爱抚的动作,去抚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更受益的是我们。健康会与我们同在,气质风范与我们同在。去搜集教学中的快乐,和孩子们一起开怀大笑吧。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听他诉说悲伤,分享开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坚持自我,让善良的自我,开朗与自信去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觉得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情感高效”,我们始终要有乐以忘忧的情怀。
总之,《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我们只要能把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时俱化,就必定能够随着世界教育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滋润着中国教育的每一寸沃土,在这片沃土上必将绽放出万紫千红,必将茁壮出参天大树。让我们一起在这份职业中寻找我们的快乐,跟孔子学做老师吧!
参考文献:
《论语》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跟孔子学做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