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职高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作者】 罗 旭

【机构】 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小组协作研讨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能通过合理的竞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了职高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 建立“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 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 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确保教学程序有 效的展开,小组内必须对组员进行明确的的分工。一般我们先选出一 名工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
  其他成员或是记录员,或是汇报员,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组长再根据本组组员的能 力情况,选用相对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 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探究、讨论、交流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 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 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 的需要,在小组内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活动的操作要规范。
  小组活动有秩序。小组合作时,每一小 组轮流推荐一名组织者,开始一般由能力较强的担任,其职责是组织 小组内部发言的顺序,记录发言的主要内容,综合四人的不同或相同 的意见,作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参与全班的讨论。这样做为了在合 作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 第四,具体合作有要求。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 题;先做后说,先想好后表达,做有准备的发言;小组发言时音量要小, 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记 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对他人的学习做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 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每位成员必须学习如何主持小组发言,学会简 单的组织用语,作总结性的发言。只有要求明确的合作才能产生较大 的合作效应。
  3、照顾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在小组学习中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同学交流感情。在这其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点拨,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和上课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如角色朗读、表演、辩论、演讲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运用激励机制。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学习中的评价只有让学生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比哪一组学得更好,哪一问题探究得比较好,哪里还需要改进等。教师适当点评,要关注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特别要关注那些落后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励。教师还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档案,对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及时记录在案,以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成长。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进行创意拓展学习。
  职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初步养成,心理发展逐渐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分析能力、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具有强而敏感的自尊心,更为强烈的自主需要和更强的自律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愿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更强。因而小组创意式拓展学习,更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破除小组学习是学生单方面学习的误区,更要明白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应是一个参与者。不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前面所说要帮助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真正做好消除课堂“无政府状态”的调控者角色。
  因此,在课堂组织小组学习时,就应是在学生产生需要的时机下进行。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产生了需要合作的愿望时;当学生一个人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一定数量学生有共同问题时;当学生学习出现分歧,需要通过讨论加以明确时,小组合作学习才变得有现实意义,学生也才能在集体智慧下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的成功快感。同时,教师在敏锐捕捉合作时机时,更要设计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需要集体合作完成的题目,在思索与合作中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任何一种方法的运用都要符合实际情况,在条件成熟的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候完全可以全盘采用,但在当下,不妨将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其他的教学方式一起灵活运用。或许这样才能行之有效,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其中真正学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