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 许 玲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启动,新课程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主观方式、新的内容、新的编排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关键词:政治;教学改革;思考
如何充分发挥德育课教育培养功能、强化学生对政治、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职业意识,形成讲文明、有道德、知法守法的合格中职生,下面我就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作粗浅探索。
一、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念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活动中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认识活动和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落实。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即只有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童谣:现在的老师技艺高,人人都会扔飞标;现在的班规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如果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你家长找。学生也有自尊心,也有做人的尊严,因此,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只有走近学生,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才能与学生心心相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的学生才会乐学、善学。在我看来,和谐融汇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走向成功,学生走向成才的基石。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身心特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独特认识、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课前先让同学们调查某一“水果专卖店”营销情况,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经济现象 在市场上,商品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社会调查,班级集体讨论, 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
2.重视直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思考
在政治教学中,恰当适时的运用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一种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我国的民族政策”一节时,可设置多媒体课件:“锦绣中华”, 让学生通过图片感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各名族地区的巨大变化,大屏幕上不断飞出一幅幅描绘名族地区清静的高楼大厦,科学种田,农民怀抱丰收果实、喜庆节日等画面,并给学生留点时间,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将来新型名族地区的美好未来,前后伴随着《爱我中华》的音乐,融声、光、景为一体,使学生充分体会我国“名族平等、名族团结、各名族共同繁荣”的名族政策,即理解了内容,学会了表达,又有合理想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效果比老师讲解要强许多。
3.动手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将得不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动脑动手的机会。
4.在课堂纪律中妙用竞争原则
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最困扰老师的问题,一节课如果连课堂纪律都保证不了,那么这节课的质量和收效自然大打折扣。在正常的教学中,老师们总是一再重申不要讲话,不要干别的事情,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却总是试着突破这一规定,违规行为如烧不尽的原上草,春风吹又生,令老师们恼怒疲惫不堪。其实,如果我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竞争引入到课堂纪律的约束中来,那么一切将迎刃而解。
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们开始注重同伴间的人际关系,好强的他们非常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不愿落在同伴的背后或被同伴所抛弃。因此,利用同伴集体的力量和学生好强不服输的心理是促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一个极好方法。
5 .改变单一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政治知识,可鼓励并引导学生形成收看新闻和关注时事政治的学习习惯, 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时事政治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6.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三、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
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明:他们似“成人”但非“成人”,生理、心理矛盾较多;要求独立,但又不能脱离对别人的依赖;英雄感很强,崇拜英雄,蔑视平凡,但知识不足,常常分不清英雄行为与鲁莽冲动的界限;有强烈的自尊心,要求和成人一样受到尊重,对于批评、训斥极为反感;友谊感很强,却分不清“友谊”与“帮派”、“哥们义气”的根本区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兴趣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又片面化和绝对化。因而在政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活动。
总之,中职政治教学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政治教师只有改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采取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增长知识、增强能力、经历过程,掌握方法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熏陶,提高升华,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享受,充满活力,共同成长的好地方。
关键词:政治;教学改革;思考
如何充分发挥德育课教育培养功能、强化学生对政治、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职业意识,形成讲文明、有道德、知法守法的合格中职生,下面我就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作粗浅探索。
一、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念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活动中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认识活动和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落实。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即只有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童谣:现在的老师技艺高,人人都会扔飞标;现在的班规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如果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你家长找。学生也有自尊心,也有做人的尊严,因此,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只有走近学生,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才能与学生心心相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的学生才会乐学、善学。在我看来,和谐融汇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走向成功,学生走向成才的基石。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身心特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独特认识、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课前先让同学们调查某一“水果专卖店”营销情况,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经济现象 在市场上,商品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社会调查,班级集体讨论, 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
2.重视直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思考
在政治教学中,恰当适时的运用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一种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我国的民族政策”一节时,可设置多媒体课件:“锦绣中华”, 让学生通过图片感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各名族地区的巨大变化,大屏幕上不断飞出一幅幅描绘名族地区清静的高楼大厦,科学种田,农民怀抱丰收果实、喜庆节日等画面,并给学生留点时间,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将来新型名族地区的美好未来,前后伴随着《爱我中华》的音乐,融声、光、景为一体,使学生充分体会我国“名族平等、名族团结、各名族共同繁荣”的名族政策,即理解了内容,学会了表达,又有合理想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效果比老师讲解要强许多。
3.动手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将得不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动脑动手的机会。
4.在课堂纪律中妙用竞争原则
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最困扰老师的问题,一节课如果连课堂纪律都保证不了,那么这节课的质量和收效自然大打折扣。在正常的教学中,老师们总是一再重申不要讲话,不要干别的事情,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却总是试着突破这一规定,违规行为如烧不尽的原上草,春风吹又生,令老师们恼怒疲惫不堪。其实,如果我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竞争引入到课堂纪律的约束中来,那么一切将迎刃而解。
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们开始注重同伴间的人际关系,好强的他们非常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不愿落在同伴的背后或被同伴所抛弃。因此,利用同伴集体的力量和学生好强不服输的心理是促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一个极好方法。
5 .改变单一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政治知识,可鼓励并引导学生形成收看新闻和关注时事政治的学习习惯, 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时事政治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6.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三、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
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明:他们似“成人”但非“成人”,生理、心理矛盾较多;要求独立,但又不能脱离对别人的依赖;英雄感很强,崇拜英雄,蔑视平凡,但知识不足,常常分不清英雄行为与鲁莽冲动的界限;有强烈的自尊心,要求和成人一样受到尊重,对于批评、训斥极为反感;友谊感很强,却分不清“友谊”与“帮派”、“哥们义气”的根本区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兴趣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又片面化和绝对化。因而在政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活动。
总之,中职政治教学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政治教师只有改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采取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增长知识、增强能力、经历过程,掌握方法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熏陶,提高升华,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享受,充满活力,共同成长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