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语文中考反思

【作者】 姚凌芳

【机构】 乌苏市第六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考试是教学活动中必不或缺的一个环节,他是检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一种有效手段。每次考试完并不意味着学习也就完了。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如果不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好好地进行分析,如何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如何给自己接下来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调整,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没有这些数据做根据,做的一切计划那不是空谈了。而中考之后的反思更是尤为重要。她对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是一个助力。现我把在中考当中语文教学的反思,做以下总结。
  优点:
  1、在第一轮的复习当中,教师带领着学生扎扎实实的过书,关注细节,关注学生的实际背诵,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使查漏补缺工作做到实处。
  2、在进行语文专题复习过程当中使实战演练做到实处,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进行了答题技巧的指导,授之以渔。
  3、坚持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并做好阶段性测试的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分析来看具体学生的状况,从测试当中查找不足,并调整下一阶段的实施步骤。
  4、教师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对近5年的中考试题做分析,做了双向细目表,从中找出规律总结中考题型,为中考复习指明正确方向。
  5、在复习过程当中,语文备课组组统一使用资料,统一进度,统一进行考试,扎实做好集体备课,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不足:
  1、阶段性考试的分析做的不够扎实细致,改卷反馈不够及时,以至于后面的措施实施的不够及时,策略调整的也不够及时。
  2、对学生的关注力度不够。
  3、我们的备考计划中应该说有一些不错的方法,但在执行过程当中,某些方面打了折扣,例如在文言文复习上,我们要求让学生自己归纳重点实词虚词,重点的语句和思想主题,但是实施过程当中却不够细致。很多为了节约时间,都是老师进行了包办。再比如在综合性学习板块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分专题去收集材料巩固习题;在作文方面要求学生大量积累素材,按照每次训练的重点多模仿借鉴好文章等。这些好主意,由于没有细化要求和跟进措施,最后效果不太明显,尤其是在平行班。好的策略不等于执行力,有时候坚决执行策略比策略本身更重要。
  4、语文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更多的考虑的是培优生而忽略了中下等生的一个培养,导致全年级的整体语文水平不高。
  5、备课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有待于改进。团队之间的合作需要各成员之间经常沟通交流,才能不断有新的思想和策略的产生,同时通过交流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细节上力求完美。在沟通交流的方式次数等方面,我们备课组做的还不够,有些老师好的经验也没有及时得到推广,留下了遗憾。
  改进措施:
  1、合作交流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二次集备,讨论教材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交流教学心得,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重难点,统一使用各种资料,统一进行大小考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同组老师要互相听课,提出宝贵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2、组内继续研究《中考说明》,对近5年本地中考试题做分析找规律,为中考的复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3、坚持阶段性考试制度,做好阶段性考试的统计工作,通过考试,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进一步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一方面关注培优工作,挖掘优等生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增加优良生的人数。另一方面分析学困生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平时做好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尽最大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5、阶段性考试的试卷要由组内老师命题,经集体讨论后修改,然后应用于考试,提高试题的针对性和效果,做试卷时要精选试题,要精讲精练,要做到卓有成效。
  6、注重实效,提高针对性。
  在复习备考上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策略,优生重在构建和提升,及时让学生在头脑里构建语文的知识体系,清楚考试的要点,在训练中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而面对中等生,重在巩固基础和落实,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功的训练。
  7、在复习上为了做到卓有成效,反正老师们想尽办法激励学生,例如古诗文默写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我们就采取了整首默写,分级默写,重点句默写,知识竞赛等方式。针对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备课组把必考古文分给4位老师,每人负责2~3篇古文,按照中考题型出一些相对应的典型练习,反复训练学生。达到消化理解。
  8、让学生多阅读名著,阅读精短美文,做摘抄背诵,帮助学生积累。在阅读时注重学法和答题技巧的指导,对于某一题型让学生先说再动手做笔记,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层层推进。
  9、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了好的习惯,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10、必须夯实基础,保证基础知识不丢分,这就要求老师在早读课和课堂上要反复。反复滚动,反复进行进行识记,背诵,听写。
  11、关注学生的书写,关注细节,并且还要训练学生做答题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