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作者】 李海蓉
【机构】 青海省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职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本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专业性;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则是:大多数入学者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等。针对职校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下功夫,以期能真正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专业性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工作岗位,竞争也会随之而来。试想如果作为一名维修工人却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度的渗透专业思想,适度的结合专业知识,恰当的体现专业特点,这是应该而且必需的。
1、和学生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不同的专业有自己不同的专业职业特点,对语文教学也有不同的专业性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把基本的教学目标和专业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如:我在讲授《科学是美丽的》一文时,就让计算机专业班的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科学美的图片,课上再让学生进行展示,这样既让计算机专业班的学生锻炼了网上搜索图片的能力,又让学生真正认可了科学是美丽的这一中心论点。
2、根据学生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语文学习,使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如,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作为计算机专业班学生文字录入练习实训的录入练习材料,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学美,让他们受到情感的冲击,达到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还可利用学生从网上获取的课文朗读录音、配套图片或者课件等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目的。
3、重视语文知识的拓展,把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拓展结合起来。
如在《荷花淀》一文的教学中,若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则应适当拓展一些有关白洋淀的历史故事,以及一些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和本地特产等,这样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也学到了旅游方面的知识;若是摄影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适当拓展一些如何取景,拍摄最美画面的技巧上。使语文学习专业化。
二、教学目标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是各专业学习的基本工具性课程,因此教学的实用性尤其重要。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将走向工作岗位,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但大部份学生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因此,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二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如:我在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荔枝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描述荔枝的外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又如在《现代诗二首》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同时,在每单元的课文后面,都设置了口语交际训练,我们也一定要充分利用,认真准备,或进行辩论比赛,或模拟竞聘现场,或组织学生排演话剧等。总之,利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实,在进行多种形式教学的同时,除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坚定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需要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能力。阅读与职业相关的资料,有利于继续深造;广泛阅读健康的书籍,有利于充实精神生活。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作如下训练:一是美文共享。学生每周准备一篇优美的文章,教师随时抽查学生就其朗读和赏析。学生在阅读中扩大视野,在朗读中提高语文技能(要求普通话诵读),在交流中协调关系。二是名作欣赏。教师每期开列阅读清单,学生交流古今中外名作读后感,提高语文素养,为培养写作能力埋下伏笔。只有这样,将来的工作场合,学生才能潇洒自如的在人前侃侃而谈,才能干练简洁地表达各种意愿。
3、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试想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掌握一定实用性语文知识及具备基本语文能力的各项职业技术人员,使中职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在专业性上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关键词:中职语文;专业性;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则是:大多数入学者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等。针对职校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下功夫,以期能真正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专业性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工作岗位,竞争也会随之而来。试想如果作为一名维修工人却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度的渗透专业思想,适度的结合专业知识,恰当的体现专业特点,这是应该而且必需的。
1、和学生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不同的专业有自己不同的专业职业特点,对语文教学也有不同的专业性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把基本的教学目标和专业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如:我在讲授《科学是美丽的》一文时,就让计算机专业班的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科学美的图片,课上再让学生进行展示,这样既让计算机专业班的学生锻炼了网上搜索图片的能力,又让学生真正认可了科学是美丽的这一中心论点。
2、根据学生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语文学习,使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如,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作为计算机专业班学生文字录入练习实训的录入练习材料,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学美,让他们受到情感的冲击,达到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还可利用学生从网上获取的课文朗读录音、配套图片或者课件等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目的。
3、重视语文知识的拓展,把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拓展结合起来。
如在《荷花淀》一文的教学中,若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则应适当拓展一些有关白洋淀的历史故事,以及一些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和本地特产等,这样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也学到了旅游方面的知识;若是摄影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适当拓展一些如何取景,拍摄最美画面的技巧上。使语文学习专业化。
二、教学目标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是各专业学习的基本工具性课程,因此教学的实用性尤其重要。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将走向工作岗位,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但大部份学生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因此,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二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如:我在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荔枝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描述荔枝的外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又如在《现代诗二首》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同时,在每单元的课文后面,都设置了口语交际训练,我们也一定要充分利用,认真准备,或进行辩论比赛,或模拟竞聘现场,或组织学生排演话剧等。总之,利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实,在进行多种形式教学的同时,除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坚定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需要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能力。阅读与职业相关的资料,有利于继续深造;广泛阅读健康的书籍,有利于充实精神生活。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作如下训练:一是美文共享。学生每周准备一篇优美的文章,教师随时抽查学生就其朗读和赏析。学生在阅读中扩大视野,在朗读中提高语文技能(要求普通话诵读),在交流中协调关系。二是名作欣赏。教师每期开列阅读清单,学生交流古今中外名作读后感,提高语文素养,为培养写作能力埋下伏笔。只有这样,将来的工作场合,学生才能潇洒自如的在人前侃侃而谈,才能干练简洁地表达各种意愿。
3、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试想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掌握一定实用性语文知识及具备基本语文能力的各项职业技术人员,使中职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在专业性上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