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作者】 韩春玲

【机构】 羊沙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生、教师及课本相互之间的对话过程便是阅读教学。所以,在小学的阅读教学实践课中,老师不应该让学生的阅读实践被文本分析所代替,怎样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有效提高已经广泛的被新课程所关注。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历,研究出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进行加强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提出了简介,希望能够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笔者以为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紧扣教材,把握特点,指导方法,强化训练。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是需求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就像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学生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中获取信息,得到了阅读的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因此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常常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不只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给他们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如向学生推荐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游记、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百科全书等。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得到阅读满足,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就更会增加阅读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我还注重依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有目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品味汉语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三、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的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
  四、引导学生使其学会阅读的方法 
  学生们仅仅具有阅读的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对灵活多变且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了解。最简单的方法有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和摘抄评价法。 
  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以学生在学习或者写作上的需要为基础,对相关篇章或部分进行选择性的阅读,以便于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用到。 
  精读法:这种方法就是集中精力去看文章上的一些重点内容,一字一句地对文章进行认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中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手段便是精读法。老师可以找一些语言文字较美丽,情节较为生动的文章,老师可以用这种文章去对学生精读文章进行指导,这就需要学生们进行全身心的投入,运用全身的多种感官,力求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一边读想,一边批注,逐渐培养起仔细读书的好习惯。 
  默读法:这种方法就是快速且不发音的阅读文章。这就西药学生在快速的阅读中集中自己的精神,对所看信息就行快速的处理且消化。默读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 
  摘抄评价法:这种方法就是依据自己的需要在阅读的进程中将那些优美的词句和段落进行摘抄整理,或者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进行标记、作出注释并且写出评语。在平时的教学中便要求学生不拿笔的时候不能读书,拿笔不动笔的时候也不恩能够读书。还可以在阅读报刊杂志时,将上面写的较好的文章进行剪裁并粘贴到自己所整理的读书笔记中。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忖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坊、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邹艳丽.感受千年美文 掌握阅读精髓——浅谈教师示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11(04). 
  [2] 罗琳.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