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作者】 罗光德

【机构】 四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而我要说,没有生命涌动的课堂是乏味的、平庸的、无奈的、呆板沉闷的。
  教育是一种生命活动,课堂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域,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牵着学生走,本因涌动生命灵性的课堂,演绎成了按部就班的走预设的过程。如何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现就我在教学中的故事片段,以供大家分享。
  1、“无声胜有声”,和小A同学的一次“较量”
  一次数学作业,我所带年级学生小A同学的作业全是错题,而且书写很乱,我边批阅边在题旁有针对性地写上“看不清”、“挤成堆”等评语,最后我只写了一句“你委屈吗,你是谁?”没有任何评价,也没有阅号。
  作业本发下去,交上来时,作业整齐认真了一点点,他也用红笔在作业题后面写上“不委屈!很高兴你为我找出错误,我不是谁,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A!!”“哼!还用了两个感叹号,看来并没有真正服我”,我心想。这次作业我根本没有给他批阅,看着他写的内容,我似乎看到了诚恳,但又不免有些挑衅的滋味,我又想起他作业本封面上写的“特工1号A”,我决定反戈一击,于是写道:“我看你不普通,很伟大!地球人不为别人负责,也会为自己负责,摔破自己别人不会心疼的!我终于明白给你找错误是我的错误,如果你认为你给我当学生,我给你当老师不配的话,另谋高就,地球缺了我一个人,照样会转的,但是我做一天老师,我会为自己也会为我的学生负责,这也是我做人的本分、原则。你要你的人格,你要你的自尊,我要什么?什么不从你那儿要!很过意不去,占用了你的一点儿作业纸,你真的高兴?,过奖了!” 
  作业本再次交上来时,小A又在作业本上写道:“没事儿,占用纸是小事,主要的是您启发了我,谢谢您!”
  这次我感觉到他的态度有点儿诚恳了,我接着写道:“如果是诚信,真心的话,我们还是有机会合作的,不过合作的前提是作业整洁、字迹工整、学习踏实、做真人!如果作业不认真、不负责的话,可能我们打交道的机会就成为“0”了,就看你的了!是否还需要一份‘君子协定’”。
  这次作业小A将我写的“作业整洁、字迹工整、学习踏实、做真人”一句话圈起来后,在旁边写了一句:“决定得改头换面!做个真人!”,“君子协定”圈起来用删除号。这几次的作业题我始终没有批阅。
  作业再一次交上来了,而且做得认真整齐,我便很认真的批阅了,我们俩都认真了起来,本次作业批语:“革命要想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作业评价——优。作业本发下去,小A同学没有作出回应。
  第六次作业本交上来了,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我对他的寄语:“A同学,理解万岁,其实老师多么希望有你们的支持和关心,只是老师的期望不同于一般,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这个世界上是最优秀的,你还要知道,你在老师心目中有那么多的优点,有那么多做的很好的事,可为什么把字写好这么一点儿事,你绝对能做好的事,却做不好呢?老师也常常为自己的行为反思,也许是老师待你不好,不过老师不论待你怎样,只要看到你的一点点进步,老师是多么的快乐,老师仅此而已,就要这么一点点快乐—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进步。你还要知道,你做作业,老师给你一道道批阅作业,这也是老师和你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为老师从你写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字迹都可以寻找到你的信息。”小A从此无言,只是作业进步了很多。没有正面冲突,我们相互用真诚的书面语言感动着,生命便在这无声的交流与沟通中升华。
  2、允许学生“出格”、张扬个性。“板演,他总是不顾一切往上冲”
  自称是“数学大王”的B同学,几乎每上数学课总是情绪亢奋,请同学们到黑板上做题,还没等我叫谁,他便第一个冲上来,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老师我做,老师我做……”,手里忙着操家伙——粉笔、尺子、三角板,已经在黑板上动武啦。大家说,这样的学生可气吗?不!可恨吗?更不!要我说可笑又可爱,那架势真让人忍俊不禁,他这一“冲”,课堂便充满了人气、灵气和生气,轻松而美妙,带动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精气神儿。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比较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忽视了个体独立意识和品格的培养,忽视了个性的张扬。我常假设:如果我们的学生一味的在课堂上顺着老师的意思去做,那还有什么创新,还会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吗?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仅局限于老师的讲授,禁锢于标准的答案,束缚于单一的思维,那么课堂又如何能涌动生命的灵性呢?当我为学生边举手边喊着:“老师,我做、我做”时,我常常会说“怎么还像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马上会说:“老师,我们永远是您的孩子!”做老师的我很受感动。
  3、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享受愉悦。“老师我已站在了门槛里”
  在秉承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古训时,迎来新课程改革紧锣密鼓的步伐。我感到自己直面挑战,我也尽量在老化的思想观念中想脱壳而出,在教育教学中打造“新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锻造,我感觉到自己并不缺乏理念,而是缺乏与“理念”一致的行动。班里总有几个在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表现要么焦虑不安,要么得过且过,无所谓,他们回答问题时将本来放得很低的声音压得似乎连自己都怕听见,他们学习的困难导致他们在“屈辱负重”中前行。在一次复习课中,我似乎发现多日愁眉不展的面容忽然间会闪现一丝笑意,这一丝笑意很美很甜,也很动人,更重要的是给我心灵上的震动。从此这一丝笑意便常常在我眼前闪现,激励我一定要让这些学困生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获得一种享受,一种独特的体验和愉悦感。记得,有个女同学很愉快的给我说:“老师,我觉得我的数学已经进入了‘门槛’。”因为我曾对这位同学说过:“你学的很努力,已经站到了数学的‘门槛上’。”她记住了老师的这句话,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进入“门槛”。这些具有深意和幽默的话语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我在实践笔记中很自然的写到:“你虽然学得很艰难,但我会尊重你的独特体验,你有时学得很盲目,但我会给你学习的愉悦感。”以往我们总是指责学习差的学生,可是我们是否曾给他们提供过学习的“独特体验”和“愉悦感”呢?我改变着自己权威者的教学理念,紧紧抓住学生给我的这些机会,打开他们尘封的心门,在课堂上让他们说,让他们交流,让他们合作,让他们表现,适时让他们搞笑,让他们大喊,让他们获得愉悦而兴奋,因兴奋而打开思维的闸门,跟随着我的学生幽默机智“潜入鸡舍”才使得“鸡兔同笼”的问题迎刃而解。正是和我的学生一起在张牙舞爪的争论中,一个个问题水落石出。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出人意料”,闪现着学生智慧的光芒和创新的火花,数学课堂也因此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我想,课堂教学中只要融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在的形式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给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能真正涌动生命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