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能力调查 ——中欧联合调优研究项目

【作者】 孙 卫 孙福滨 王昕红 姚晓涛

【机构】 西安交通管理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按照欧盟教育过程调整与优化原理,以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能力的调查问卷,对大学教师、雇主、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四类人员,分别在具有特色的五所高校进行调研。调研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工商学科研究生教育能力重要性高于能力培养的成效,并在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方面,找出了能力重要性与能力培养的成效较有较大差异的能力指标,以及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重要性排序前5位的能力指标,为下一步工商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工商管理,研究生,通用能力,专业能力
        一、研究背景
        我国工商管理学科是在一般管理教育及各类职能型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中国高等教育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迅猛发展,呈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壮观的图景。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教育相比,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还存在着教育和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手段更新较慢,高素质师资匮乏等诸多问题[1]。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扩大开放的新要求,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深入推进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欧盟的调优项目(Tuning Study)起始于2000年,它是在欧盟博罗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中产生并发展的,主要基于研究对象的能力指标进行调研,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过程调优,最终达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调优项目首先在欧盟成员国内部推行,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调优项目已逐渐扩展到欧盟以外的许多国家(项目以分段形式进行),如拉丁美洲各国(2004-2007,2011-2013)、俄罗斯(2006-2007,2010-2013)、美国(2009-今)、澳大利亚(2010-2011可行性研究)、加拿大(2011-2012可行性研究)、非洲多国(2011-2012)等等。至今已有数百所大学参与了该项研究[2]。为了更好地建立中欧高等教育对话机制,促进中欧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2012年,教育部与欧盟签署合作协议,将中欧高等教育教学过程调整与优化作为合作项目之一。
  2013年3月23日中欧联合调优研究项目启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中欧联合调优项目正式启动。工商管理学科以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为牵头单位。为了更好地开展调优工作,首先选取了中国高校中有代表性、又有工商管理学科的高校组成项目组,它们包括天津大学(综合类)、中山大学(综合类)、东北财经大学(财经类)、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特色)。
  我们按照教育部中欧调优项目办公室的部署,以学术型工商管理研究生为调研对象,按照欧盟的调优理念和程序展开相应的研究。本文为相关研究的部分成果。
        二、问卷设计与调研
  依据中国代表性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专家对能力的研讨结果,设计了中国情境下的工商管理学科基于能力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对通用能力的评价,对工商管理学科专业能力的评价,给出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中最重要的5项能力的排序。
  为了能广泛了解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各界人士对能力培养的评价,调优项目选择了四类人员为问卷调查对象,即大学教师、雇主(用人单位)、在校学生和毕业生。问卷中涉及的通用能力(Generic Competences)主要是指对所有学科领域都适用的有共同性的能力,参见表1。问卷中涉及的专业能力(Subject-Specific Competences)是指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能力,参见表2。
  问卷中对通用能力和工商管理学科专业能力的评价又都分为两个方面:(1)该项能力的重要性;(2)该项能力的培养成效。对于“该项能力的重要性”的评价,如果是学生或毕业生(校友),则评价该项能力对(未来)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如果是大学教师或雇主,则评价该项能力对学生或雇员的重要性如何,调查对象应根据自己的判断在1-4之间选择相应数字(1=不重要,2=重要,3=很重要,4=非常重要)。对于“该项能力的培养成效”的评价,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判断在1-4之间选择相应数字(1=没有成效,2=有点成效,3=较有成效,4=很有成效)。参见表3。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来自五所高校的通用能力问卷样本总量和专业能力问卷样本剔除不合要求的问卷,总有效问卷分别为552个和543个,超过了欧盟调优项目专家建议的规模(480个),能够满足数据分析的需求。  
  三、调研结果分析
  工商项目组分别对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具体包括针对四类人员(大学教师、雇主、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分别对能力重要性和培养成效的评价,分别给出对重要性和培养成效评价的得分分布情况、对重要性和培养成效评价的对比分析,以及五项最重要通用能力的排序,并且每一部分都按照教师、雇主、学生和毕业生次序依次给出分析结果。
  具体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针对通用能力的评价,我们发现:
  * 总体上看,四类人员对大多数通用能力都认为很重要,33个通用能力中通常有23个以上的评价值都大于3。
  * 四类人员对通用能力重要性的评价都高于对培养成效的评价,对培养成效的评价多介于2-3之间,即介于“有点成效”和“较有成效”之间。
  * 从对重要性和培养成效两者评价的差异来看,培养成效的评价都低于对重要性的评价方面四类人员的认识稍有不同,主要有:“遵循社会伦理和职业操守(28)”、“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29)”、“解决问题能力(15)”、“领导力(19)”、“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2)”等。他们是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能力培养不足的具体体现。
  * 从对重要性的评价和对培养成效的评价两方面对比来看,四类人员的评价中培养成效的评价都高于对重要性的评价表现比较一致,均为“熟知所学领域基础知识的能力(4)”和“计算技能(8)”这两种能力。他们是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能力培养过多的具体体现。
  * 四类人员对通用能力中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的排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列出的主要能力包括:“分析和综合能力(1)”、“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2)”、“自主学习能力(10)”、“人际交往能力(18)”、“解决问题能力(15)”、“制订计划和管理时间的能力(3)”。
  (2)针对专业能力的评价,我们发现:
  * 总体上看,四类人员对大多数专业能力都认为很重要,26个专业能力中平均有20个以上的评价值都大于3。
  * 四类人员对专业能力重要性的评价都高于对培养成效的评价,对培养成效的评价基本上都介于2-3之间,即介于“有点成效”和“较有成效”之间。
  * 从对重要性和培养成效两者评价的差异来看,培养成效的评价都低于对重要性的评价方面四类人员的认识相对来讲有较高的一致性:“有分析企业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1)”、“在商业环境中识别和把握机会的能力(26)”、“商务沟通能力(7)”、“商务谈判的能力(24)”等,他们反映了工商学科研究生能力培养需要加强的重点。
  * 从对重要性的评价和对培养成效的评价两方面对比来看,四类人员的评价中认识比较一致的能力有:对“恰当选择及操作相关软件的能力(4)”、“掌握工程原理并将其与商务活动相联系的能力(16)”和“运用外语进行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的能力(21)”,这些能力上对培养成效的评价都高于或比较接近对重要性的评价。
  * 四类人员对专业能力中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的排序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列出的主要能力包括:“分析企业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1)”、“根据工作环境,应用所学管理知识,并找到实用的解决方案的能力(3)”、“开展组织诊断与设计咨询方案的能力(2)”、“商务沟通能力(7)”、“在商业环境中识别和把握机会的能力(26)”。
  (3)四类调查对象对通用能力的重要性的排序
  四类调查对象对通用能力重要性评价的排序详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到,四类人员对最重要的通用能力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而且对通用能力中排序靠后的能力认识也是比较一致的。排序靠前的通用能力主要有:“分析和综合能力(1)”、“自主学习能力(10)”、“解决问题能力(15)”、“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2)”等等。再有,“人际交往能力(18)”和“团队工作能力(17)”,虽然教师的排序不在前面,但雇主、学生和毕业生则把对它们的排序比较靠前。另外,对“追求成功的意愿(31)”的排序,教师和学生的排序比较靠后,而雇主和毕业生的排序则比较靠前。
  (4)四类调查对象对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的排序
  四类调查对象对专业能力重要性评价的排序详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到,四类人员对最重要的专业能力的认识也是比较一致的,而且对专业能力中排序靠后的能力,四类人员的认识也是比较一致的。排序靠前的专业能力主要有:“分析企业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1)”、“商务沟通能力(7)”、“根据工作环境应用所学管理知识并找到实用的解决方案(3)”、“发现自身缺陷(劣势)并快速弥补完善的能力(10)”、“把握环境中机会的能力(26)”等等。再有,“面向和适应变革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11)”、“组织诊断与解决方案设计的能力(2)”的排序也是比较靠前的。对于“商务谈判能力(24)”和“理解和应用现有和新技术及其对新市场/未来市场的影响(15)”,虽然教师的排序不在前面,但雇主、学生和毕业生对它们的排序还是比较靠前的。
  参考文献:
  【1】 席酉民,中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67.
  【2】 Julia Gonzalez & Robert Wagenaar, Tuning Educational Structures in Europe :[M], 2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Deusto,2008,P9.
  1 本课题研究接受教育部“中欧调优项目”资助,西安交通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欧盟调优原理的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调整与优化研究”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