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化学创设问题情境初探

【作者】 刘翠艳

【机构】 山东省惠民县辛店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通过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可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索、创新,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情境创设 兴趣培养
  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问题情境强调给学生创设能够引起疑问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问题情境要来源于生活实践。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知识的陌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出化学的实用性。
  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请学生列举在家庭环境中,哪些是由金属制成的?你们发现铝制品和铁制品有哪些区别?学生思维活跃,立即联想到了灶具、门窗、易拉罐等。教师在展示了一些常用的铝制品和铁制品后,提出“为什么铝比铁耐腐蚀?”、“为什么铁制品常在表面刷一层油漆?”“为什么飞机会选用镁铝合金”等。这样就自然引出了学习和认识金属的性质的学习。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实践“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的实际水平,既不要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也不要超出学生现有水平。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教师适度的引导就能解决。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同时,教师要适时的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引导,让学生能够突破难点和重点。
  如学习初中化学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遇到下列问题:将100克25%的硝酸钾溶液用水稀释,取10克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求稀释时所用水的量。
  可设计以下问题层层递进。①取10克稀释后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②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③溶质质量是多少?④溶液质量是多少?⑤加入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易忘记,即使忘记,也可以自己再推理,这样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其中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什么与取出的1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学生很难理解。这里除了可以设计以上问题外,还可以加入我们生活中的经验———喝汤。如“你是否需要把汤吃完了才知道它的味道呢?”等诙谐幽默的设问,可以非常巧妙、轻松地解决问题。
  通过一系列层层推进的问题,逐渐深入,让难点知识被分解成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不但易于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可事半功倍
  现代的信息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象、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合成,并显示在大屏幕上,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需实现的愿望,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教学中,可运用图象、Flash动画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火灾及消防官兵是如何灭火的真实情境展现:先是播放一段火警铃声,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一般;接着再播放灭火的整个过程及相关原理说明;随后又播放处于火灾中的人的逃生过程。这样,学生好似突然明白了好多,原来我们的消防官兵是这样灭火的,同时得知二氧化碳能灭火这一性质,再者掌握了面对火灾中的逃生方法。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号化学的必要条件,而预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效果。兴趣情境教学创设首先要遵循合理的教学理念,并具备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合理进行设计,比如问题式情境、引导式情境、差异式情境等等途径,从而促使教学与学生成长达成有效融合,加强学生的心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淑芳.新课改下化学教学方法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2013.11
  [2]张燕.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