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浅析

【作者】 向开田

【机构】 汶川八一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也要贯彻新课改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教书育人。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认真思考、积极思维、严谨做事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  农村学校 
  习主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适应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有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小学数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视为教育的重心。
  一、小学数学教育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的是非观念不是很明确,对于很多事都不具有自主判断的能力,外界的风吹草动、身边人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他们的认知,甚至会给他们带来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数学老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中,不仅完成教学任务,把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帮助他们塑造好人生道德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策略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及时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让他们从小树立起为了国家富强、为了民族振兴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不断进取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运用历代数学家的感人事迹和数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愫。例如:在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中,当教师讲到圆周率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文字和图片结合制作的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近一千年。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能够感染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的科学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努力学好数学知识,立志献身科学事业,为中华民族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培养学生求真意识,追求真理的精神
  数学是所有自然学科成立的基础,是一门追求真理、追求精准的学科。数学最重要特点就是求真与强烈的逻辑性。我们要求学生做到“诚实”、“真诚”,这和数学求真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数学的求真意识表现在,数学知识领域内,所有的结论都需要通过逻辑推导而得出,每一个人在面对数学问题时都是平等的,所有的正误都有一个衡量标准,做事情只有按照正确的标准和正确的方法进行,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平等意识,对错观点,衡量标准这些数学知识的特性,能够影响学生对待事情的态度和自身的性格的发展,让学生学会诚实,懂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在同一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比如:两点之间就是线段最短,这个论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证明出来,并且在可知的范围内,没有例子能够证明这个命题是不对的。因此,无论什么人都不能否认他的正确性。这个例子,让学生懂得对于真相和真理坚守的重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求真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运用数学思想方式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提升学生客观辩证的思考问题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贯穿新课改精神,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开展合作探究。当下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娇生惯养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生没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和经验。教学中可以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并将小组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老师根据课堂任务建立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实践的自主性和趣味探究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他们与人沟通、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为学生制造了与人合作的契机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懂得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在与同学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同时能够懂得只有与人分享、互助提升才能获得更好的成就,拓展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文明精神。
  (四)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严谨做事的良好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阵地。辉煌灿烂的数学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称、统一、曲线、平面、立体等知识中的数学美学特征,可以间接的熏陶学生的美学情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论证严格、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谨慎求真的数学学科特点,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严谨做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还要将数学思维与数学理论相互融合,将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充分的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综合文明素养和道德感,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翀键.立德树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与思考.[J].华夏教师.2018
  [2]曹祥举.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 
  [3]黄朝晖.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J].吉林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