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闫 川

【机构】 创新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情节构建中提高自我学习兴趣,形成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与语言运用水平。
  关键词:历史故事;教学应用
  一.历史故事的情节建构
  历史故事要能打动人,发挥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思维的作用,需要良好的情节构建。故事开头要设置悬念,内容要丰满,结尾要有力度。合理安排好历史故事的开头、结尾与中间情节演进,对于引起学生注意,维系注意时间,达成教学目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头要打动人心、引人入胜,迅速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听者的感情。这种历史故事开头方法,可以用诗歌或歌曲、学生熟悉的成语、影视小说场景、文物模型图片等开头。但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历史课堂中的历史故事本来就限于时间,篇幅必须短小精悍,因而故事的开头千万不能冗长罗嗦,否则在吸引学生兴趣方面只能适得其反。
  过程要节奏明快。故事是否有趣,情节占了主要部分。应用于历史课堂的历史故事虽然短小,但需要必要的情节过程展开,同时还要注意选取的主要情节。逐层铺展,注意节奏。
  结尾要留下悬念。历史故事的结尾和开头同样重要,是整个故事所有的矛盾冲突的最后结果,也是教师本人主观倾向的最后表现,你爱什么,恨什么,准备告诉学生点什么,给学生什么启迪,都必须在结尾里完成。有人说“开头要俏,结尾要翘”,所谓“翘”,可以理解为生动,有力。常见的历史故事的结尾方式有顺势发展、释疑解惑、画龙点睛与突然转折等。
  二.历史故事的时机运用
  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载体而发挥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历史。这就决定了历史故事不可能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全部,历史课决不能变成“历史故事会”。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决定呈现故事的时机呢?从教学实践来看,历史故事在不同的时机中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
  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初中学生学习动机单纯,对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知识易于接受,容易被历史故事所感染、所诱导。历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巧设导语,就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而设置具有一定“悬念”的历史故事则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设置富有“悬念”的历史故事,要把握故事情节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留出问题、疑点,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探求知识的欲望。
  此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学习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单凭教师讲解,学生不但难以理解,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历史知识是空洞的理论堆砌,产生厌倦的心理。如果在这些教学重难点处引入历史故事就不同了,它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使学生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三.历史故事的语言运用艺术
  历史故事作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口头讲述展现出来的教学资源,口头语言表达在某种意义上是历史故事的生命线,故事情节再有趣,但教师的语言苍白乏味,就会使本来生动有一趣的故事情节一变得黯然失色,非但起不到激发学习兴趣,反而会本末倒置,浪费时间,成为课堂的累赘。运用历史故事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故事语言要准确简练。历史学科的科学性、真实性是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底线。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必须坚持准确第一的原则。历史故事可以有适度的虚拟、描绘,但是决不能犯科学性错误,尤其是在运用到历史概念时,更要做到用词准确无误,否则仅仅一两字之差,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故事语言要生动直观。提到语言的生动直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的“品三国”的易中天教授可以说是生动语言讲故事的行家。他通过生动通俗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演讲,俘获了观众的心。历史都是过去的事实,但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把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故事语言要爱憎分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讲述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历史故事的讲述语言必须做到饱含感情,爱憎分明,以言感人,以情动人。
  此外,讲故事要注意语速节奏,目的就是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四.历史故事的情态运用功能
  历史故事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历史教学的情感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历史故事的情态功能,可以从这些出发:
  依托历史故事中的道德形象,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借助历史故事中的道德形象进行。历史故事中的道德形象丛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公认榜样而存在,且生动形象具体,尤其是历史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感染力更强。
  分析评价历史上的道德现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故事中存在着大量的历史上的道德现象,以及对现象的道德评价,都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生动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当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历史上的道德现象做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认识判断道德现象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
  参考文献:
  【1】王德民,故事开发: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6
  【2】朱煜著.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