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生易错字“串串香”减法

【作者】 熊小慧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凉山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识字、写字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字词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要素。由于汉字的间架结构搭配比较复杂,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汉字时有一些难度,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写错别字,不论高、中、低段的孩子,也不论是否优秀的孩子,一次次的作业批阅,一次次的习作中,都能看到孩子们出现的错别字有许多相似的,特别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
  关键词:小学生 易写错字 纠正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小学阶段学生识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由此可见,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学习基础的基础。字词是构成语言文字的基本材料,如果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工具性,不抓“双基”训练,放松字、词教学,学生升入中、高年级的就会出现笔顺混乱、写作文时错别字多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虽然识字量在慢慢减少,但这些增加的生字同样必须保证会认会写。如果学生一提笔就出现错别字,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语文学习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一、易错字出现的几种情形:
  1.乱用同音字。如“戴”“代”和“带”,“进”“劲”和“近”,“底”和“低”“抵”,“念”“炼”和“恋”,“州”“洲”和“舟”,“竞”和“竟”,“暑”“曙”和“署”,“厉”“历”“粒”和“励”,“密”“秘”和“蜜”,“碧”“壁”“璧”等。尤其是放在具体的句子和词语时,孩子们对该选哪个,没记牢,只能胡乱猜测。
  2.笔画多加。如:“试”容易多添一撇,“晓”和“荒”容易多加一点,把“凌”写成三点水。
  3.减少笔画。如:“夏、真、惧、俱、直、值”等字,写掉了一横;朦胧的“蒙”字,秃宝盖下是两横,有些学生会写漏了一横。裸露的“裸”偏旁写成“示”字旁。
  4.形近字弄混。如:“钓”与“钩”,“己”与“已”,“拔”和“拨”,“辩”与“辨”,“候”和“侯”“蓬”“朋”和“篷”等字,许多学生混用。
  5.部首调换。如:将“棉”写成“绵”,“虚”写成“虑”,等。
  6.字的结构恰恰写反。上下结构与左右结构记反了,如:“满”“落”“蓬”“篷”等。
  二、换个角度,找源头。
  1.学生对字、词的意思不理解。如:把“金碧辉煌”错成“金璧辉煌”或是“金壁辉煌”。这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只是自认为这个成语是那样。裸露的“裸”是形声字,左边衣字旁是这个字的字义,有的学生错成“示”字旁。学生如果能理解“裸”是没有东西遮盖,露出,如果能理解衣字旁是与衣服类有关,学生就会减少写错字。
  2.对一些成语不清楚来源,不理解意思,还有的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变化大,如果孩子们平时没有接触过,没有看过、了解过就更没法下手派用。
  3.有些学生容易将“己”和“已”,“拔”和“拨”,?“候”和“侯”等写错。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观察得不够仔细,不能准确地辨认字形的微小差别,没有对字形形成正确的深化理解,更没有经过他们积极的“内部思考”,在识字的起始阶段形成错误的认识,这种认识形成了思维定势,不易改变。
  4.书写作业只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管是否漂亮、是否正确,甚至乱涂乱画,长期养成“串串香”的坏习惯。
  5.识字教学中,老师把正确的字和错误的字写出来对比,指出易错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本想着给孩子提示不要犯这样的错,反而原本没出错的学生却在“提示”下也记错了。如:老师反复讲“初”字是衣字旁,千万不要掉了一点,结果还是有许多学生写错。
  因此,怎样让学生减少错别字呢?我们试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汉字的本身特点和学生的识字规律。我们应该深入地了解这两方面原因,并在教学中做适度引导,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
  三、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试着把孩子们这种易错字“串串香”的现象减为零的几点做法:
  (一)字字并连积累,把握学习规律。
  从汉字的构字、用字规律着手。合体字都是由简单字加一个或多个部件构成,简单字多数为汉字的偏旁,孩子们明白了简单字本身的意义,就可以由一个字引申一串字,把握规律,便于学习。
  比较“衬、衫、褂、裤、裙、袜、裸、”等字发现多与衣服类相关。再把“福、祝、神、祥、礼、祖、祈、祷、祀”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自己说说这些字的共同点。学生从中明白,这类由“示”作偏旁组成的字大都与崇拜、祭祀有关。
  (二)科学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识字时,分析学生常写错的字,以科学的汉字观来分解,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提高生字的记忆效率,促使学生减少写错别字。
  学习“初”字时,孩子们常写错成示字旁。引导学生明白,“初”是会意字,表示“用刀裁剪布料是做衣服的开始”的意思,它的本身意是“开始”。“初”字的形义关系清晰,便于记住为什么要用衣。
  (三)汉字分类指导,形、义区分理解。
  1.识记形声字的特点。如:小学二年级的课文中学过带有“青”的字,采用口诀记忆。
  2.学习时提炼方法记忆。如:加、减、换、变等方式。
  3.会意字的方法理解记住。如:“闪、看”等。
  4.鼓励学生自己编口令识记,猜谜语等方式记住。
  5.字理方面进行识记。观看汉字图片的不同演变过程,让视觉神经调动起来,帮助记忆。
  此番易错字的研究,孩子们逐步有了写漂亮字的兴趣,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性,我们相信把孩子们错误字的“香”变成老师希望的正确字的“香”。
  总之,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强化识字写字的多样化训练,在不断地强化训练中,增强学生对字形、字音的记忆,通过对组词、造句、书写各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别,正确运用,在写作文时应也做到没有错别字,文从字顺,为学生将来语文素养的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娇,如何纠正小学生写错别字,[J],《中外交流》,2018年
  2、吴旦春,吴红梅,怎样防止小学生写错别字,[J],《文学教育(下)》,2018年
  3、宋燕华,切实把关有效识字——浅谈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及预防,[J],《读与写旬刊》,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