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两轮驱动,双翼腾飞,打造特色中职校园文化——中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李永清 隋增永
【机构】 文登师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丰富教育内涵;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强化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成才保证;突出校园专业文化建设,彰显职教特色。进而形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轮驱动,“制度文化、专业文化”双翼腾飞的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中职校园文化。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要素。有人把职业教育看成单纯的技能教育与谋生教育,这显然是极其错误的。黄炎培先生指出:“‘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打造特色中职校园文化,就应重视学校建筑、环境布置等物质文化建设;注重人文修养、职业观念等精神文化建设;强化学校规章、师生常规要求等制度文化建设;突出职业理想、实训文化等专业文化建设,形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轮驱动,“制度文化、专业文化”双翼腾飞,与职业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发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一、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丰富教育内涵
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包括学校建筑、环境布置、景点设施和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是要绿化美化、精心设计和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展示学校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校史馆,“乐知善行、务实求新”的校训石,“德馨”、“惠风”等风景石,“母爱”、“鸟林”、“荷塘喷泉”等校园景观,体现学校精神的“向上”雕塑,“小草无语,我们珍惜”等提示语,醒目处的名人名言和知名校友的成功事迹,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以及“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职业教育”等板块的文化墙,都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德育的隐性课堂,育人于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之中,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情一景”都具有文化品位、文化格调和文化气息,实现环境育人。
学校建成了中央财政支持的360万元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三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对接,与职业文化融合,通过模拟仿真手段,营造真实企业情境,使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接受企业理念,熟悉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能,感受职业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二、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
精神文化是隐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传承学校传统,融入时代元素,融合职业精神,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和职教特色。
开展“主题月”教育活动,一至十二月依次为:“贺新春,师生同乐月”,举办新年茶话会、“师生同乐”文艺晚会,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会感恩;“习民俗,文化采风月”,利用春节放假,了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民风民俗,举办“剪纸比赛、面塑作品展”等活动,加深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学雷锋,志愿活动月”,开展志愿者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缅先烈,传统教育月”,开展祭奠先烈,远足胶东革命圣地“天福山”活动,缅怀先烈业迹,继承先烈遗志;“庆五四,文明风采月”,举办庆“五四”、文明风采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文师人;“庆六一,文化艺术月”,举办毕业汇报演出、毕业画展、平面设计作品展、学前幼儿舞蹈比赛等系列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引领示范,让低年级学生感受艺术文化的熏陶;“进社会,实践活动月”,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参与社会实践,进企业锻炼,感受企业文化先进理念,熟悉岗位规范要求,接受社会大课堂熏陶;“迎新生,入学教育月”,开展校史校规、文明法治及专业前景描述等入学教育和军训活动,为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颂祖国,艺术展示月”,举办歌咏比赛、歌手大奖赛、演讲朗诵比赛,歌唱赞美祖国,培养爱国情操;“强身体,联赛活动月”,举办田径运动会、跳大绳、冬季拔河、踢毽子、篮球、足球等体育比赛活动,强身健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展才艺,技能比赛月”,举行专业基本功达标考核、技能比赛,检阅学生一年的专业学习成果。开展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学生自选内容,自主组织,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人文素质,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突出职业精神教育。发扬学生基本功过硬、行为习惯良好和专业思想巩固的传统优势,探索中职教育规律,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融入职业文化精髓,凸显教学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牢固树立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
三、强化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成才保证
制度建设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现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推进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进程,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和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教学工作常规》、《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细则》、《学籍管理规定》、《专业奖学金评定办法》、《文化基础课教学竞赛实施方案》、《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学生实习工作指导意见》、《教师教学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学生参赛奖励办法》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先进班集体考评意见》、《学生思想品德操行等级评定办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学生统一着装的有关规定》等制度。
对学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夯实文化基础,奠定幸福人生,注重基础文化课教学和人文素养教育,开展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竞赛,实行教考分离,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过程性评价,有效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给学生受用一生的“第一技能”,学校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进行严格规范,以组织好“两操”为抓手,领导垂范,师生参与,跑出了规范,跑出了素养,跑出了凝聚力。落实领导老师值班制度,从起床到熄灯,从宿舍到教室,全天候、全方位实施7S“精细化”管理,养成“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一系列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育人各环节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
四、突出校园专业文化建设,彰显职教特色
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让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学校所有专业都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每学年的两次工作会议,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实习实训等问题进行研讨。营造职业文化氛围,实训室包装成对应岗位实操场境,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或工作操作流程;学生统一穿上实训服(工装)、带上工具上岗操作,严格安全规程和操作流程。建设“职业文化长廊”,宣传职业文化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注重课程内容更新,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与行业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利用假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观见习、实习实训,感受企业氛围,适应企业环境,熟悉专业技能。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来校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聘请企业一线技工指导学生实习训练,让学生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平时学习中按职业要求来规范自己,就业后尽快适应行业企业需要。
学校除组建了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10个体育活动代表队,合唱、舞蹈、鼓乐、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16个音美艺术类代表队外,成立了动漫制作、电子商务、计算机硬件维护、新娘化妆、餐厅服务、导游服务、单证制作、会计电算化、翻打传票、点钞等23个技能比赛类活动队,强化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形成了优秀的专业技能文化。此外,学校还结合专业、行业、企业特点,举办韩国文化节、日本文化节,组织导游风采大赛、中餐技能大赛等各类惠普型比赛活动,丰富专业教学内涵,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专业文化氛围。
作者简介:李永清(1969—),男,本科学历,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隋增永(1963—),男,本科学历,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教务处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学管理。
课题来源: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深度融合,创建中职特色校园文化研究”(课题编号:2013zcj253)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要素。有人把职业教育看成单纯的技能教育与谋生教育,这显然是极其错误的。黄炎培先生指出:“‘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打造特色中职校园文化,就应重视学校建筑、环境布置等物质文化建设;注重人文修养、职业观念等精神文化建设;强化学校规章、师生常规要求等制度文化建设;突出职业理想、实训文化等专业文化建设,形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轮驱动,“制度文化、专业文化”双翼腾飞,与职业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发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一、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丰富教育内涵
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包括学校建筑、环境布置、景点设施和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是要绿化美化、精心设计和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展示学校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校史馆,“乐知善行、务实求新”的校训石,“德馨”、“惠风”等风景石,“母爱”、“鸟林”、“荷塘喷泉”等校园景观,体现学校精神的“向上”雕塑,“小草无语,我们珍惜”等提示语,醒目处的名人名言和知名校友的成功事迹,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以及“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职业教育”等板块的文化墙,都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德育的隐性课堂,育人于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之中,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情一景”都具有文化品位、文化格调和文化气息,实现环境育人。
学校建成了中央财政支持的360万元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三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对接,与职业文化融合,通过模拟仿真手段,营造真实企业情境,使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接受企业理念,熟悉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能,感受职业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二、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
精神文化是隐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传承学校传统,融入时代元素,融合职业精神,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和职教特色。
开展“主题月”教育活动,一至十二月依次为:“贺新春,师生同乐月”,举办新年茶话会、“师生同乐”文艺晚会,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会感恩;“习民俗,文化采风月”,利用春节放假,了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民风民俗,举办“剪纸比赛、面塑作品展”等活动,加深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学雷锋,志愿活动月”,开展志愿者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缅先烈,传统教育月”,开展祭奠先烈,远足胶东革命圣地“天福山”活动,缅怀先烈业迹,继承先烈遗志;“庆五四,文明风采月”,举办庆“五四”、文明风采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文师人;“庆六一,文化艺术月”,举办毕业汇报演出、毕业画展、平面设计作品展、学前幼儿舞蹈比赛等系列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引领示范,让低年级学生感受艺术文化的熏陶;“进社会,实践活动月”,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参与社会实践,进企业锻炼,感受企业文化先进理念,熟悉岗位规范要求,接受社会大课堂熏陶;“迎新生,入学教育月”,开展校史校规、文明法治及专业前景描述等入学教育和军训活动,为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颂祖国,艺术展示月”,举办歌咏比赛、歌手大奖赛、演讲朗诵比赛,歌唱赞美祖国,培养爱国情操;“强身体,联赛活动月”,举办田径运动会、跳大绳、冬季拔河、踢毽子、篮球、足球等体育比赛活动,强身健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展才艺,技能比赛月”,举行专业基本功达标考核、技能比赛,检阅学生一年的专业学习成果。开展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学生自选内容,自主组织,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人文素质,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突出职业精神教育。发扬学生基本功过硬、行为习惯良好和专业思想巩固的传统优势,探索中职教育规律,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融入职业文化精髓,凸显教学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牢固树立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
三、强化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成才保证
制度建设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现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推进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进程,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和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教学工作常规》、《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细则》、《学籍管理规定》、《专业奖学金评定办法》、《文化基础课教学竞赛实施方案》、《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学生实习工作指导意见》、《教师教学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学生参赛奖励办法》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先进班集体考评意见》、《学生思想品德操行等级评定办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学生统一着装的有关规定》等制度。
对学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夯实文化基础,奠定幸福人生,注重基础文化课教学和人文素养教育,开展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竞赛,实行教考分离,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过程性评价,有效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给学生受用一生的“第一技能”,学校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进行严格规范,以组织好“两操”为抓手,领导垂范,师生参与,跑出了规范,跑出了素养,跑出了凝聚力。落实领导老师值班制度,从起床到熄灯,从宿舍到教室,全天候、全方位实施7S“精细化”管理,养成“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一系列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育人各环节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
四、突出校园专业文化建设,彰显职教特色
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让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学校所有专业都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每学年的两次工作会议,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实习实训等问题进行研讨。营造职业文化氛围,实训室包装成对应岗位实操场境,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或工作操作流程;学生统一穿上实训服(工装)、带上工具上岗操作,严格安全规程和操作流程。建设“职业文化长廊”,宣传职业文化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注重课程内容更新,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与行业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利用假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观见习、实习实训,感受企业氛围,适应企业环境,熟悉专业技能。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来校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聘请企业一线技工指导学生实习训练,让学生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平时学习中按职业要求来规范自己,就业后尽快适应行业企业需要。
学校除组建了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10个体育活动代表队,合唱、舞蹈、鼓乐、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16个音美艺术类代表队外,成立了动漫制作、电子商务、计算机硬件维护、新娘化妆、餐厅服务、导游服务、单证制作、会计电算化、翻打传票、点钞等23个技能比赛类活动队,强化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形成了优秀的专业技能文化。此外,学校还结合专业、行业、企业特点,举办韩国文化节、日本文化节,组织导游风采大赛、中餐技能大赛等各类惠普型比赛活动,丰富专业教学内涵,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专业文化氛围。
作者简介:李永清(1969—),男,本科学历,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隋增永(1963—),男,本科学历,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教务处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学管理。
课题来源: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深度融合,创建中职特色校园文化研究”(课题编号:2013zcj25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