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及改革措施初探
【作者】 高 荣 李 静 黄 静 周红艳
【机构】 成都工业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介绍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案、措施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改革相同步,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入校企合作,对促进机制专业教学改革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具体措施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here teaching reform scheme and measures of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is introduced.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reform,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e ability, in-depth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reform.
Key word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the Teaching Reform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Specific Measures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成都工业学院一个近百年的老专业,曾经为四川地区及我国培养了大批的机械行业的专门人才,为四川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也面对着新的要求和形势,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根据成都工业学院的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我院发展战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校,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
1 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基础
自1913年成都工业学院创办以来,成立于1916年的机械工程系就是学校的前身甲工校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近百年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始终秉承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精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有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院级重点建设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床数控技术》、《工程力学》;拥有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专业发展的优秀教学团队及科研团队,承担教学及科研任务的教师许多都来自于工厂、公司及企业的第一线,近年来机制专业教师发表优秀论文数篇,有的论文已被国外刊物录用,发明专利六个,其中关于机械制造装备的有四个;机制专业下属有机械制造技术实验室、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室、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实验室、机床与刀具实验室及机械博物馆,机械博物馆中收集了近百年我校积淀的机械装备。各实验室不但承担了学校的实验教学任务,而且为教研室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及目标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对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科毕业生竞争力有重要影响[1],大学教育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的需要,凸显我院应用性人才的特色培养模式,改进教学及实践环节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加强校企合作。
2.1 在课程教学方面
1)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讲授理论课
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类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下集中练习的方法;机床概论与机床设备设计类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与在实验室现场讨论的方法;刀具与夹具及加工类课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及启发式教学,配以其它多种教学手段把各种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夹具结构及工作原理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
2)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训的环节
制造与装备向来是机制专业的根本,打好这些方面的基础,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根本保证。具体操作上,一是提高学生对相关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的寻求理解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增加具体的教学环节,及时根据不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调整具体教学环节的数目;三是号召班干部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提供场地等必要条件提前进行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课的预习。依托现有资源,精心设计一些典型工作任务,给出该任务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积极自主地寻求最佳答案,老师作为该任务的给出者,要全程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状况、效果及结果。努力改进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 在实践型教学环节方面
目前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以传统的制造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制造技术为突破口的格局中。市场特别需要的是既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现代制造技术观念,同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大学阶段的工程教育提供了系统的工程基础教育和基本的工程训练, 只有通过大量的的工程实践才能使这些工程人才成长成为合格的工程师[2]。在机制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计划中,包括有生产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3],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毕业生在步入工矿企业之前就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和兄弟院校学生在相同的工作平台上能够顺利地脱颖而出。机制专业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课题全都来源于工厂实际,加强学生对所学一定是为社会所用的思想认识,切实体会课堂讲授的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使所学知识真正产生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机制专业每年都组织学生到成都周边工矿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一直以来,机制专业和行业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厂关系,并与龙头企业签定了厂校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协议,为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稳定的实习场所创造了条件。校外实习实践的时间较短,鼓励学生把在外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来,增加一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师专门就学生发现的问题加以讨论和解决,校外实践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深入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对机制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和创新的环境;提供完整的先进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4]。成都周边地区有大量的企业,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企业,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5]。长期以来,成都工业学院机制专业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机制专业的老师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于企业一线,可以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布局和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现状,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切合实际地制定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充分运用企业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进而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和有效性。每学期能够一次到两次聘请相关行业人士及专家来机制教研室进行宣讲及座谈,组织教师及学生走进公司及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现状,经过讨论和分析现成明确的思路,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本专业的教师和有能力的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服务于企业和社会为目的,和社会企业合作建立以教师为主的机械设计研究所,在研究所的建制下,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机械设计工作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有意向和有能力的学生进入机械设计工作室,以工作室为依托,解决企业车间和工厂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参加各种比赛和竞赛,承担科研课题。在操作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工作室的设计和创新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工作室变成为提高机制专业高度的又一个阵地。
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3.1 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定期互换教学
要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成为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理论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延伸。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必须紧紧和企业实际生产现状相联系,鼓励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定期互换到高校和企业接受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实际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新的知识及经济增长点,并利用这个纽带带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及教学体系的合理改革。初拟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次企业专家来校做专业讲座。
3.2 实施典型工作任务计划
三年级上期专业课结束后,学生已基本上系统地掌握了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知识,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把一个班学生分成若干组,给每组发布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目标,内容及要求,依托现有实验室及实训实习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技术、设备条件和工艺现状,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积极自主地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之前初步试点执行的工作任务,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和思路,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具体实施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根据具体情况,2014-2015上期拟正式实施两门专业课典型工作任务。
3.3 兴扩建机械设计工作室
在以教师为主的机械设计研究所的基础上兴建的以学生为主的机械设计工作室正在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学生参与机械设计研究所项目的过程中,教师感触很深的是很多学生有新奇的思想和缜密的思维及清晰的思路,只要经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学生会很快学会利用各种资源、使用各种方法来完成任务,通过提前接触了进行科研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学生在创新思路的实现上可以做的更加得心应手。
机械设计工作室需要机制专业进行更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工作场地、人员配备、学生选拔,课题接洽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初步预算资金投入分三到五期完成。第一期投入的资金,用于部分场地、设备等硬环境及软环境的建设。
4 结束语
一个经济强大的国家,无不具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机械制造业功不可没[6]。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高是对高校办学成果的肯定,长期以来我院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这点对以往办学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以后办学的鞭策,社会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使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专业面临新的契机,希望通过各方的不断改革和努力,成都工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能为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人才,为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的重要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1-17.
[2]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51-59.
[3]谢安邦、唐安国、唐玉光.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5-259.
[4]林健.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8.
[5]林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7-12.
[6]李凯岭、宋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贵阳: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6.
作者简介:高荣(女,1969年5月)硕士研究生,成都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关键词: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具体措施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here teaching reform scheme and measures of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is introduced.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reform,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e ability, in-depth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reform.
Key word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the Teaching Reform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Specific Measures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成都工业学院一个近百年的老专业,曾经为四川地区及我国培养了大批的机械行业的专门人才,为四川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也面对着新的要求和形势,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根据成都工业学院的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我院发展战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校,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
1 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基础
自1913年成都工业学院创办以来,成立于1916年的机械工程系就是学校的前身甲工校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近百年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始终秉承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精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有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院级重点建设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床数控技术》、《工程力学》;拥有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专业发展的优秀教学团队及科研团队,承担教学及科研任务的教师许多都来自于工厂、公司及企业的第一线,近年来机制专业教师发表优秀论文数篇,有的论文已被国外刊物录用,发明专利六个,其中关于机械制造装备的有四个;机制专业下属有机械制造技术实验室、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室、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实验室、机床与刀具实验室及机械博物馆,机械博物馆中收集了近百年我校积淀的机械装备。各实验室不但承担了学校的实验教学任务,而且为教研室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及目标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对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科毕业生竞争力有重要影响[1],大学教育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的需要,凸显我院应用性人才的特色培养模式,改进教学及实践环节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加强校企合作。
2.1 在课程教学方面
1)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讲授理论课
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类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下集中练习的方法;机床概论与机床设备设计类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与在实验室现场讨论的方法;刀具与夹具及加工类课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及启发式教学,配以其它多种教学手段把各种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夹具结构及工作原理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
2)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训的环节
制造与装备向来是机制专业的根本,打好这些方面的基础,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根本保证。具体操作上,一是提高学生对相关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的寻求理解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增加具体的教学环节,及时根据不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调整具体教学环节的数目;三是号召班干部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提供场地等必要条件提前进行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课的预习。依托现有资源,精心设计一些典型工作任务,给出该任务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积极自主地寻求最佳答案,老师作为该任务的给出者,要全程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状况、效果及结果。努力改进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 在实践型教学环节方面
目前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以传统的制造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制造技术为突破口的格局中。市场特别需要的是既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现代制造技术观念,同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大学阶段的工程教育提供了系统的工程基础教育和基本的工程训练, 只有通过大量的的工程实践才能使这些工程人才成长成为合格的工程师[2]。在机制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计划中,包括有生产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3],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毕业生在步入工矿企业之前就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和兄弟院校学生在相同的工作平台上能够顺利地脱颖而出。机制专业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课题全都来源于工厂实际,加强学生对所学一定是为社会所用的思想认识,切实体会课堂讲授的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使所学知识真正产生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机制专业每年都组织学生到成都周边工矿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一直以来,机制专业和行业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厂关系,并与龙头企业签定了厂校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协议,为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稳定的实习场所创造了条件。校外实习实践的时间较短,鼓励学生把在外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来,增加一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师专门就学生发现的问题加以讨论和解决,校外实践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深入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对机制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和创新的环境;提供完整的先进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4]。成都周边地区有大量的企业,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企业,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5]。长期以来,成都工业学院机制专业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机制专业的老师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于企业一线,可以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布局和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现状,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切合实际地制定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充分运用企业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进而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和有效性。每学期能够一次到两次聘请相关行业人士及专家来机制教研室进行宣讲及座谈,组织教师及学生走进公司及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现状,经过讨论和分析现成明确的思路,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本专业的教师和有能力的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服务于企业和社会为目的,和社会企业合作建立以教师为主的机械设计研究所,在研究所的建制下,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机械设计工作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有意向和有能力的学生进入机械设计工作室,以工作室为依托,解决企业车间和工厂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参加各种比赛和竞赛,承担科研课题。在操作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工作室的设计和创新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工作室变成为提高机制专业高度的又一个阵地。
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3.1 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定期互换教学
要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成为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理论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延伸。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必须紧紧和企业实际生产现状相联系,鼓励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定期互换到高校和企业接受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实际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新的知识及经济增长点,并利用这个纽带带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及教学体系的合理改革。初拟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次企业专家来校做专业讲座。
3.2 实施典型工作任务计划
三年级上期专业课结束后,学生已基本上系统地掌握了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知识,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把一个班学生分成若干组,给每组发布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目标,内容及要求,依托现有实验室及实训实习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技术、设备条件和工艺现状,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积极自主地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之前初步试点执行的工作任务,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和思路,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具体实施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根据具体情况,2014-2015上期拟正式实施两门专业课典型工作任务。
3.3 兴扩建机械设计工作室
在以教师为主的机械设计研究所的基础上兴建的以学生为主的机械设计工作室正在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学生参与机械设计研究所项目的过程中,教师感触很深的是很多学生有新奇的思想和缜密的思维及清晰的思路,只要经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学生会很快学会利用各种资源、使用各种方法来完成任务,通过提前接触了进行科研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学生在创新思路的实现上可以做的更加得心应手。
机械设计工作室需要机制专业进行更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工作场地、人员配备、学生选拔,课题接洽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初步预算资金投入分三到五期完成。第一期投入的资金,用于部分场地、设备等硬环境及软环境的建设。
4 结束语
一个经济强大的国家,无不具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机械制造业功不可没[6]。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高是对高校办学成果的肯定,长期以来我院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这点对以往办学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以后办学的鞭策,社会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使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专业面临新的契机,希望通过各方的不断改革和努力,成都工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能为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人才,为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的重要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1-17.
[2]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51-59.
[3]谢安邦、唐安国、唐玉光.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5-259.
[4]林健.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8.
[5]林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7-12.
[6]李凯岭、宋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贵阳: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6.
作者简介:高荣(女,1969年5月)硕士研究生,成都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