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学案导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 张 梅

【机构】 神木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已经越来越成为各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  
        学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从课前准备、合作探究、自我小结、教师点评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学案     课堂教学    实施过程    有效性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深入展开,教与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挑战传统教学法,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案导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因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而迅速在课堂中推广。课堂教学其实施环节大致包括:(1)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教师检查学案、了解学情。(2)上课: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归纳总结。凭借四部分作为导学提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践、合作创新”为基本特点的教学模式。 
        ● 课前准备  
  1.  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组织开展学习热身运动,使学生获得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备的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教师依据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课堂上可以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通过学生自我检测自学完成。再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提供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仅依靠已有知识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做到“我要学”,并深入钻研教材使之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也不能搞一刀切,高中化学课程有的部分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学生的自主学习难以进行时:如,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看完教材内容往往是一头雾水。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采用老师引导讲述什么是物质的量,让学生先做到理解概念在再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张扬,需要得到满足,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我们的做法是将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划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每个小组成员根据学习情况可细分为A、B、C三个级别。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同级别的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对抗,不同级别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在合作中解决。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这是每一个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有个人的成功,又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我们还采用小组评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侧重于小组整体能力的提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重要的环节是让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在经历了自主、合作学习之后,要在课堂上展示其学习成果。由小组成员的每个人来完成展示,展示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示的形式主要有板书展示、口头展示及模型展示等。在展示的过程中,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置疑和不同的见解,未解决的问题则由其它同学解决。在这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是一种持久的、强大的驱动力,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展示调动学生的内趋力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 教师点评
  教师的评价在有效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体现在两处:一处是随时进行的即时评价,另一处则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的小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好评价的时机,给予学生适时的、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评价必须切中要害,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何处,必须具体而明确,绝不可以模棱两可。一句好的评价语,应该是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能进一步打开他的思路,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同时既是这一个教学环节的完美结局,又是下一教学环节的强有力的前奏,成为前后两个教学环节之间不着痕迹的过渡。我们的小组评价集中体现在本节课结束时,统一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量化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最终记入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或用于班级的一些评比活动中。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型课堂,它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实现了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真正为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