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
【作者】 丁艳红
【机构】 西宁市第二十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信息化背景下,不断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通过借助于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语文教学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将有效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培养。为此,本文就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思考
尽管信息化这一政策已推行多年,且近年来通过教育2.0的实施,学校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已基本配套完善。但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问题,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意义
(一)符合语文学科特点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融合,主要目的在于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便利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给予学生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语文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信息技术在与语文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能在书本中获取知识外,还能借助于信息工具获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此外,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更多的教学资源。
(二)具备丰富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具有以下两点优势: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面对语文学科语言上的抽象、难懂,尤其是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很难理解语气词、通假字等,而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将抽象难懂的文言文转化为生动、形象的音视频材料,从而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多为“言传身教”或“灌输式”,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早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促进语文教学朝着生动、有趣的方面发展。加之,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像信息,不断吸引学生视线,而学生也可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搜索学习资源,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途径
(一)阅读教学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对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整合的巨大优势,转变传统教学中仅仅依靠一张黑板、一支粉笔教学的界限,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巨大的灵活性、多变性。同时,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还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表达的全方位、多角度、直观地认识与感受,这是因为借助于信息技术,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加之借助信息技术可自行获取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从而为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做好铺垫。以《故乡》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教师可将所有展现故乡前后美景的照片都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观看并作出对比,这时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故乡前后的景象变化如此之大?同学们能找出原因吗?”教师的话声刚落地,学生边开始叽叽喳喳的回答起来,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而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要着急回答,而是带领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并仔细进行分析,从课文中一一找出答案。
(二)写作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在过去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写作素材的受限只能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在电视上、网络媒体上、书本中获取的素材来进行写作。而由于大部分学生生活的环境都较为固定和类似,因此写作中难免会出现同一写作素材多次出现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同一素材被滥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写作方式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写作的融合,将充分扩展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和积累,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素材进行写作,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认识。以“我最难忘的XXX”这一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教学为例,在写作训练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所选的素材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是自己身边亲近的人物(父母、爷爷、奶奶等)。为了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介绍一些可作为写作素材的内容,如08年汶川大地震,今年的新冠疫情等,相比于学生身边的事情和人物,这样的写作素材更能突显难忘这一主题。当然,在写作中教师也不能束缚学生写作思路,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写作,而是要给学生提供自助写作的空间,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兴趣开展写作。如此,学生的写作热情才会得到提高和保护,学生才能运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开展创作,从而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听写说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再现功能可实现对学生听写说能力的培养。从语文的功能角度来说,其就是将现实生活艺术化表达在书中的过程,是一种形象的真实表现,而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可实现对课文中所表达生活场景的“再现”,从而帮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描写,实现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推动自身听写说能力的提高。以《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充分理解父亲背影蕴含的孤独悲伤之情,教师可借助视频播放、图片展示,身临其境的观察父亲的语言外貌。同时,教师还可找一些具有冲击力、展现父爱的图片给学生看。如此,父亲面对生活的辛酸与悲凉之情得以立体化的展现,而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父亲,更能对文章表现出的情感产生共鸣。
结束语: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下,信息技术现已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扩展,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学习研究信息化教学,进而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胡春林. 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07):60-61.
[2]胡丹萍.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导学, 2018(01):44-45.
[3]徐燕红. 探究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05):233-233.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思考
尽管信息化这一政策已推行多年,且近年来通过教育2.0的实施,学校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已基本配套完善。但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问题,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意义
(一)符合语文学科特点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融合,主要目的在于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便利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给予学生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语文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信息技术在与语文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能在书本中获取知识外,还能借助于信息工具获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此外,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更多的教学资源。
(二)具备丰富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具有以下两点优势: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面对语文学科语言上的抽象、难懂,尤其是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很难理解语气词、通假字等,而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将抽象难懂的文言文转化为生动、形象的音视频材料,从而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多为“言传身教”或“灌输式”,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早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促进语文教学朝着生动、有趣的方面发展。加之,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像信息,不断吸引学生视线,而学生也可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搜索学习资源,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途径
(一)阅读教学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对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整合的巨大优势,转变传统教学中仅仅依靠一张黑板、一支粉笔教学的界限,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巨大的灵活性、多变性。同时,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还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表达的全方位、多角度、直观地认识与感受,这是因为借助于信息技术,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加之借助信息技术可自行获取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从而为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做好铺垫。以《故乡》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教师可将所有展现故乡前后美景的照片都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观看并作出对比,这时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故乡前后的景象变化如此之大?同学们能找出原因吗?”教师的话声刚落地,学生边开始叽叽喳喳的回答起来,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而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要着急回答,而是带领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并仔细进行分析,从课文中一一找出答案。
(二)写作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在过去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写作素材的受限只能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在电视上、网络媒体上、书本中获取的素材来进行写作。而由于大部分学生生活的环境都较为固定和类似,因此写作中难免会出现同一写作素材多次出现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同一素材被滥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写作方式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写作的融合,将充分扩展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和积累,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素材进行写作,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认识。以“我最难忘的XXX”这一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教学为例,在写作训练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所选的素材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是自己身边亲近的人物(父母、爷爷、奶奶等)。为了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介绍一些可作为写作素材的内容,如08年汶川大地震,今年的新冠疫情等,相比于学生身边的事情和人物,这样的写作素材更能突显难忘这一主题。当然,在写作中教师也不能束缚学生写作思路,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写作,而是要给学生提供自助写作的空间,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兴趣开展写作。如此,学生的写作热情才会得到提高和保护,学生才能运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开展创作,从而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听写说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再现功能可实现对学生听写说能力的培养。从语文的功能角度来说,其就是将现实生活艺术化表达在书中的过程,是一种形象的真实表现,而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可实现对课文中所表达生活场景的“再现”,从而帮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描写,实现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推动自身听写说能力的提高。以《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充分理解父亲背影蕴含的孤独悲伤之情,教师可借助视频播放、图片展示,身临其境的观察父亲的语言外貌。同时,教师还可找一些具有冲击力、展现父爱的图片给学生看。如此,父亲面对生活的辛酸与悲凉之情得以立体化的展现,而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父亲,更能对文章表现出的情感产生共鸣。
结束语: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下,信息技术现已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扩展,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学习研究信息化教学,进而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胡春林. 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07):60-61.
[2]胡丹萍.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导学, 2018(01):44-45.
[3]徐燕红. 探究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05):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