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提高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效果的途径

【作者】 杨俊田 张 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中职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严重不足。
  我国由于大学扩招,优秀的初中生都选择上高中,考大学。能上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职生都是学习成绩很差,组织纪律性也很差的初中生。有的甚至初中还没毕业,就到中职就读。这样的学生导致老师上课很难讲,常常要组织学生纪律,甚至与学生发生冲突。面对这样的学生,有时尽管老师很努力,最后中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二)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能进行纯理论的灌输式教学,还有一些老教师,由于年纪比较大,受固有思维的束缚,从思想上不愿意在教学方法做出改进。面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差,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会计并非自己所喜欢,只是迫于成绩或家长的压力不得已的选择。所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东西则不愿意去学。针对学生新的学习特点,如果我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时宜了。
  (三)实训教学的课时虽然较之前有所增强,但实训形式大多采用了集中实训,而这种实训方式,让学生对连续不停、枯燥乏味的会计实训产生了反感,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干脆拿别人的凭证账簿来抄袭,根本没达到实训的目的,反倒是让学生对未来的会计工作失去了热情。学校所用的实训教材大多不能从学生今后的工作需求来组织教学,没能让其真正融进模拟企业情景之中,实训的大部分内容仍是理论讲解的继续,体现不出中职会计教育的特色。
   (四)一些年青教师,一毕业即步入教师岗位,没有企业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不能承担起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导致其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缺乏实际的一些教学案例。而学校由于受办学经费的影响,一线教师也很少有出去锻炼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观念保守。
  (五)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评办法仍然沿用了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成绩考评办法与我们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
  二、提高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在理论教学上,我们不应该盲目削减教学课时,在保证教学课时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取舍。要确实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既要以学生今后的工作基本需求为度,避免内容过宽偏深,又要适度增加一些新业务,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新编排,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对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仿真项目活动来组织教学,以实际岗位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来构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会计技能,在强化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鉴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多举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起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固定资产折旧这一节时,可以给学生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学生是一个货车车主,一个月结束后,发生在这辆货车上的费用有哪些?学生大都会说到司机工资、过路费、油钱等,而忽略了货车的磨损这一隐形费用,从而引出这节要讲的内容。还比如说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试着自己先去解决,然后老师再去解答;或者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也可以请学生上讲台讲课等等。
   (三)要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增开专门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并给实训课程调配充足而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实训教学环节应采取分散实训和集中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分散实训是指将实训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在一个模块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习题中的业务题在实际中应该对应哪些原始凭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供大多数实际财会业务中涉及的原始凭证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可以使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避免学生出现只会做题,而看不懂原始凭证的情况发生。集中综合的会计实训是指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训练的实训模式。这种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的连续性的认识。该实训可以安排在学生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实训时间以四周为宜,第一至二周进行手工业务处理。实训时要模拟企业实际设立的财务岗位,将学生们分成各个小组,并且各组内每人要分别担任一个会计岗位的工作,然后再进行轮岗。第三周将上述实训资料转入会计电算化操作。第四周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竞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结提高认识。这一部分的集中综合实训能够解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完成基本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
  (四)中职学校的教学,要力求体现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要达到这些,关键在于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水平。而学校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报考会计师、税务师等社会职称考试;利用寒暑假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鼓励会计教师到社会上做会计兼职工作,承接相关事务所的部分工作。通过这些措施,以使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还可以让企业有经验、有声望的业务能手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使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化。
  (五)在原有考评方法的基础上,学校可以通过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调查,了解其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以此为线索来完善成绩考核办法。考评的内容力求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紧密结合;考试评价方式可采用各种形式,比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证书考试等形式,力求其评价结果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六)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要求毕业生一到工作岗位就能直接上手,以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考虑到企业财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会计核算技能,还要注重对其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因为作为一名财会工作人员,除了核算本企业自身的业务,还要处理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涉外事务。要达到这些要求,我们仅仅靠课堂上的传授是不够的,更多地还要依赖学生的社会实践,学校应该多多地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