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从杜郎口的疑惑到“翻转课堂”的豁然

【作者】 文江芳 朱 波

【机构】 济南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杜郎口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翻转课堂”与“杜郎口模式”有许多共同之处,而其对新技术的应用正好解开了笔者对“杜郎口模式”的疑惑。
  关键词:杜郎口;“翻转课堂”;疑惑;学生主体地位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红遍全国已经有些年头了,“杜郎口模式”颇具特色。先学后教;课堂主要用于学生讨论、展示,教师讲解时间要少于10分钟;学生自主活动和展示时间要大于或等于35分钟;学生的座位也变成分组环形排列,方便学生的交流和探讨。从理论上讲他们的教学理念非常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精神;从实践来看,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互帮互助的精神以及学习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也许是个人水平有限,本人在学习和试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疑惑。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达到的深度。杜郎口中学地处相对偏远的地区,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根本无法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就算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手段查阅资料,面对海量的知识,他们也没有筛选的能力和时间。因此学生只能依靠老师准备的导学案预习,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明显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展示,学生往往只是充当了课本字句的“搬运工”,停留在抄课本、背课本的浅层次上,缺乏深度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个疑惑是课堂的效率问题。小组讨论较为空泛,甚至有虚伪之嫌,积极发言的往往只局限于每组的一两个积极分子,其他同学多是沉默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学生的板书展示也很浪费时间,展示的时候其他同学的状态也很难控制。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中教师只做少量的个别指导,多数时候甚至只是课堂中一个安静的摆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启发,教师的感染力,根本得不到体现。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曾经引用纽曼在《大学理念》中的一段话“任何学科的一般原理,大家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书本而知之,可是细节、色彩、口吻、氛围、生气,使得一门学科融入我们血脉的那股生机,凡此种种都要从师长那里把捉,因为学科已经在他们身上获得了生命。”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古人重视“择师而教”“得贤而教”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都会有让你特别感怀的老师,不知道“杜郎口模式”下的学生多年后还能记得自己的老师是什么样子吗?
  正当我疑惑未解的时候,大洋彼岸又传来了“翻转课堂”的模式。“翻转课堂”最早的真正实践者是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老师录制教学视频,帮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耽误课程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课,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然后回到课堂来完成作业或者做实验,教师进行实时或者网络的交流和指导。孩子们表示更喜欢视频学习的方式,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学习,有疑难的地方可以随时暂停或重复观看,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后重新观看视频。经过两年的实验,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
  那么“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呢?传统的教学活动是“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即“白天在学校学习新知识,晚上回家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内化”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则是“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新知识,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的教学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地位也发生了“翻转”。传统课堂老师是主角,老师决定步调,学生努力跟上,跟不上的就成了后进生。“翻转课堂”则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步调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老师通过在教室的巡回以及云平台及时与学生交流、探讨,提供个性化指导。
  “翻转课堂”的许多做法与杜郎口中学不谋而合,都强调先学后教,强调小组合作,强调师生角色的改变,关键是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杜郎口模式”也可以算第一代的“翻转课堂”,只不过来自外洋的升级版的“翻转课堂”更好的结合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对“杜郎口模式”中的疑惑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顿觉豁然开朗。
  首先,这种“巧合”使我坚信了一点,这种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更好的高效课堂的组织方式,它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掌控权,让学生有更多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机会。
  第二,好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先进的教学工具、技术作为辅助。科技改变世界,科技改变教育。“翻转课堂”的优势是学生课前的深度学习和课堂上深层次的互动。在课外进行深度学习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这也是我对“杜郎口模式”最大的困惑。简单的提前看看课本,做做习题,这种预习的方式早就有了,只是这种方式往往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记忆水平上,课堂上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才能深化理解。而“翻转课堂”对现代科技的运用则有助于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第三,“杜郎口模式”中教师的作用被大大弱化,而“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的使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视频的制作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是动画、录像,也可以是板书、解说,在体现教师的个性、激情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现场感。
  第四,云平台的构建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及时和有针对性,也更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中国的教育状况一直备受诟病,似乎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在对杜郎口和“翻转课堂”的对比中我获得了一些开解,得到了一些启发。正如“翻转课堂”的名称所强调的,我们必须要“转”,要随着时代进行“转变”,转变观念,转变手段,转变形式,回归本真课堂,只有完成这种转变才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