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为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音乐教师的方法

【作者】 费多利什.瓦西里.伊里奇   王 瑜

【机构】 乌克兰基辅国立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通过音乐学习过程中熟悉音乐,获取细节和准备演出这三个阶段,来讲解如何有效地培养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使其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从中获得有效地解决音乐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新手段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音乐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音乐教师;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艺术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对学生音乐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提出了要求。因此,为中学实践活动培养音乐教师的任务正在加剧。改革教学过程、提高乌克兰和中国音乐师范院校的教学效率,这就需要制定新的教学操作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保证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教育学中存在着用创新的观点来看待为中学实践活动培养未来音乐教师这一问题。对话、感知、公文包式的方法便是这样的方法。用创新的态度来看待所研究的问题能够更加系统化地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培养的质量。
        为了将有效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化,需要将音乐作品按阶段划分,并且确定每个阶段所使用的有效方法,揭示学生思维的心理组织,确定每个阶段相应的方法和任务。为了总结未来教师音乐思维的开发方法,我们研究了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相应功能意义。因此我们把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了解音乐作品(表演者综合了解艺术形象);获取细节(详细分析音乐作品作者的文本,培养必备技能);为舞台演出做准备(音乐艺术形象的舞台体现)。
        这种象征性的划分音乐作品的研究过程使我们能够确定,什么样的思维活动在某一研究阶段是主要的,这样才能寻找到达到有效表演的最佳途径,从而确定有效的研究方法。
        作品研究的第一阶段在于,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建立音乐作品的最初(可能还有一般形象、融合的形象、非微分的形象)虚构形象,这就要求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库(音乐理论的内容、特点、逻辑、对声音形象的情感反射等等)。对音乐的感性理解、把音乐深入到感情世界的能力是保持作品音乐艺术形象完整性的基础。在这一研究阶段,应合理利用以下这些音乐思维开发方法:诵读乐谱的方法;浏览作品的方法;完整分析作品的方法,包括作曲家风格特点的比较分析、历史修辞演绎法和总结法。第一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熟读乐谱文本。这种方法使学生们在很短时间内能够掌握作品的最大信息:有感情的解读乐谱文本,获得有关作品的完整概念及其形象题材结构方面的信息。
        在职业实践过程中当诵读乐谱的时候,教育者应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仅集中在音乐特点的感知上。教育者还应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形象发声,从而形成对作品的完整认识。为了完成这项研究,需要对作品概念上的完整性进行分析,搞清楚作品的逻辑性。因此,预先研究和了解新的音乐材料是非常有益的。这使得学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音乐内容、音乐形式及其音调特点、谐音特点和节奏特点上。熟读乐谱能够培养音乐听觉方面的能力,这将是今后表演活动的可靠保证。熟读乐谱使音乐思维发展过程变得活跃,促进乐谱文本在内心的巩固,帮助学生掌握快速定位作品的技能。因此,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应成为教育工作中开发学生音乐思维的出发点。
        粗略了解音乐材料的方法和诵读乐谱有些相似。但是这种方法要求对音乐作品的研究更加严格和充分。未来的音乐教师不应拘泥于一次的、片面的了解音乐作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多次表演能在更大程度上更加深刻地明白音乐作品表现力的本质、结构特点和情感形象的内涵。在使用这种粗略了解的方法时,要特别注意音乐形象的整体体现,注意总的音乐布局形式,尝试着用高亢的情绪笼罩整个作品,注意作者标出的拍子。对于粗略研究而言,能够扮演的角色在内容上应该是最多样化的,风格方面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整体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要求对作品的逻辑规律、该作品与其它作品、与作曲家的风格、与该风格产生的整个社会历史环境存在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研究。要理解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首先要分析其思想情感内涵、美学原则、创作方向以及作曲家的风格特点。了解音乐材料、善于分析音乐的逻辑结构规律、掌握历史理论内涵方面的信息--- 所有这些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活跃起来,使他们能够在表演原则形成初期就能立刻看出作品的结构。
  为了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及其声音体现,就必须了解作曲家的风格特点。因为在学生的实际表演活动中,识谱问题首先和对风格的了解有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比较作曲家风格特点的方法是非常合理的。无论是对相近流派的作曲家,还是对相反创作流派的作曲家进行比较都是非常合理的。
  这样,第一阶段所采用的完整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作曲家风格的方法、历史修辞演绎法、总结法,这种完整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使得能够获得历史时期、创作方向、风格、音乐体裁等方面的知识。使用诵读乐谱和粗略熟记音乐作品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未来音乐教师的音调库。
  音乐作品研究的第二阶段要求详细研究作者的文本。这种研究乐谱笔记的方法使作品发展过程变得清晰,使学生的听觉认识更加明确,教会他们理解在一个艺术整体内部单个音乐表现力手段的意义。在第二研究阶段开发音乐思维的主要方法是细致分析作者的文本,其中包括和声分析、旋律分析和表达手法分析,形式分析和时间关联分析(节奏和韵律的关系),以及感知感应法。细致分析作者文本的方法要求去领会音乐表现力的全部手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音乐教育者否认详细研究作品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们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而且还要详细分析作品的形式、整体结构、和声、复调音乐等。
  在整体分析乐谱文本的基础上还应弄明白音乐作品的表演原则,完成逐步积累声音轮廓、音调、声调、音色、色调和其它声音细节的活动。在分析过程中整个虚构形象被详细化、具体化。扩展艺术形象内容的逻辑使音乐家声音范围更加系统化地呈现出来,这种逻辑控制着情感、内容和音调的程度。未来音乐教师应该去寻求作品所有元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这能够帮助他创建活生生的音乐形象。音乐家可以凭借“丰富的听觉思维”来创建这一形象。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音乐作品的具体形象概括为一个完整的形象。与最初的情感感知不同,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够整体上理解作品,包括全部艺术细节。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及其情感声音形象的体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形象思维能力、更全面地传达艺术形象的内涵,应该采用以下方法:历史时期综合分析法;逐句解释音乐形象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听觉研究的方法(无乐器),研究分析法。
  采用历史时期综合分析法能够扩充歌唱家在相关艺术领域的知识。详细分析作品创作的时期和历史对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全面深入研究音乐作品开辟了一条通往联想的道路。联想概念总是能够加强和加深音乐感受。形象思维能力对于音乐家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而这种形象思维要通过艺术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印象派就是音乐艺术和写生画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明显的例子。这种联系能够使我们了解整个艺术流派。印象派画家(德卡、К.摩尼、О.列努埃尔)用所有颜色来表现形象,试图捕捉独一无二的、独特的形象,保持着最初印象的清新空气。只有了解这一流派的写生特点,才能对这一艺术时期的作品进行富有成效的研究。带有插图音乐作品的介绍通过形象艺术或文学样本可以使这一方法得到成功应用。
  历史附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最好把作曲家的创作和其它艺术活动家的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普遍规律。这种方法将有助于掌握知识,开发思维。没有口头解释和定义,就不可能进行教育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可以利用音乐形象口头解释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开发形象思维和提高所获得知识基础上的口头能力是有效的,毫无疑问,这里包括创造性地阐述自己的思维。
  最后应指出,上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和手段能使学生们建立更具表现力的音乐形象,更加有效地揭示所表演作品的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
  1.阿布杜林 Э.Б.音乐教育理论 /爱德华·鲍里索维奇·阿布杜林, 叶莲娜·弗拉基米洛夫娜·尼古拉耶娃М:教育信息中心科学院。
  2.波奇卡列夫Л.П.音乐活动心理学–М.:俄罗斯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3.高兹艾尔,音乐教师的职业技巧:在多水平教育体系中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辅:达拉赫玛诺夫国立师范大学。
  4.巴达尔卡,艺术教育(艺术课程的教授理论与方法)——基辅:乌克兰教育。
  作者简介:费多利什.瓦西里.伊里奇,乌克兰基辅国立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王瑜,山东交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