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中职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作者】 黄 静

【机构】 巴州卫生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兼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是一门精彩纷呈的学科。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学好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少数民族中职学生中,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令人堪忧。因为他们受自己民族的母语的影响,学习语文普遍感到吃力,提不起兴趣。本文通过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分析了少数民族中职生不愿学习语文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职生 语文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少数民族中职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比较被动,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在教学的语文老师深感语文教学的难度。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偏低。"听说读写"的能力低下,缺乏学习动机,对语文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就更加需要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少数民族中职生不学语文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少数民族中职生大都文化课基础薄弱,进入中专院校后,没有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便不愿进行语文方面的自我提升,满足于仅有的现状,对学语文也逐渐提不起兴趣;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也肯好好学习,但是他们却轻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认为自己是来学医学专业知识的,语文用不上、不用学。
  2.教学方面的原因。学生缺乏语文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还跟我们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学生普遍认为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尤其是古文)枯燥难懂,跟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教师授课的方式又过于陈旧,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作者简介——疏解疑难字词——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等几个方面,不断重复固定的程序、缺乏创新总会使课堂失去活力。另一方面,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不高,睡觉、玩手机、说话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在课堂上无互动,这样一来,老师认认真真备的课变成了摆设,深深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更何谈备课的丰富多彩。凡此种种,无疑都扼杀了民族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二、提高语文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在少数民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知识进行传授时,通过提问让少数民族学生跟上语文学习的节奏、层层递进地接受学习内容,教师在提问时,也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本身的认知基础,不能只问国语水平好的学生,也要给国语水平一般的的学生一些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不应当直接用对和错进行评价,而是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及进步之处,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多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久而久之,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加强,而且会更加的自信,自信所带来的是学习态度的端正,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丰富课堂体验感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本课堂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教学材料内容为依据,改变以往备课的思维定势,以学生的实践活动设计为基础,以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生成为设计关键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比如《国家的儿子》的教学设计,可以布置成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代罗阳撰写“我”的日记,即便少数民族学生说得不怎么样、写得不怎么样,但少数民族学生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肯定得到培养。《荷花淀》的教学设计,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几个场景编排成“小”情景剧,即把书本中相对枯燥的内容演变成为鲜活的可感的形象,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增强其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与喜爱。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交际活动,我们必须要引导他们利用这些活动来开展学习和锻炼。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交谈中都是使用的本民族语言,这就使得他们往往在一些公共场合也不敢使用国语进行交谈。这样,教师就应该利用学校中的有限时间,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主动的和他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鼓励他们使用国语进行交谈,并及时纠正他们因母语而导致的—些语法错误。口语训练中我还采取了多种训练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利用每节课前让学生准备3分钟课前演讲等活动,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过程中
  班级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单位,班级和课堂的主人实际上是学生,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汉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扎实,而少数民族学生语文知识相对薄弱,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为那些少数民族学生多创造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所发挥,这种创造条件让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少数民族学生才能感到真的参与到了学习的过程中,并得到了教师的关注。这种无形之中的关注,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鞭策,能将更多的学习注意力投放在语文学科上,获得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道学生对一门课的兴趣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最终决定这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学习效果的好坏又会反过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我们都希望少数民族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希望语文课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水平得到提高,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所在。不断汲取优秀同行的宝贵经验、提升自己,相信少数民族学生终会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广大少数民族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状况终会改善。
  参考文献:
  1.我学习我快乐——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蒋蓉
  2.浅析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孙琴
  3.谈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伦孝霞
  4.激发兴趣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效率[J],杨家智
  5.魅力语文——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兴趣[J],刁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