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夯实文化基础,奠基终身发展——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作者】 李永清 隋增永

【机构】 文登师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校园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建设和专业技能提升,更要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增强文化底蕴。秉承“先成人再成才,打牢文化基础,奠基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探索实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文化基础;终身发展;中职校园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符合型应用人才。有人认为职校学生就是学技能,只要能动手、会操作,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必然导致“重技能,轻文化;重短效,轻长远”。学生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不利于终身学习与发展,更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校园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建设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强化文化基础课教学是必要的途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专业与文化是中职学生成长和发展不可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专业使学生能做事,文化使学生做成事,专业与文化有机结合,就会使学生“如虎添翼”。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践行“厚基础、宽路径”的人才培养思路,注重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研究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新路。
  一、本固枝方荣,准确培养定位
  我们对行业、企业聘用人才标准调查的结果表明,用人要求依次排列是:敬业奉献精神、较好文化基础、系统专业理论、较高专业技能。可见,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文化基础。文化素养是理解、掌握和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是适应社会、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化基础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能使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技能提升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专业教学强化技能训练,以技能立身;主动融入文化教育元素,以养成教育促健全人格的形成;注重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使中职基础文化课教学能逾扬其审美性,注重其工具性,延展其人文性,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二、继承加创新,科学设置课程
  科学设置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比重。德育、文化、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公共基础课程,占总学时三分之一;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占总学时三分之二。开足德育和文化基础课程,重视育人和长远发展,把专业教学、技能操作、能力锻炼和素养提升、习惯养成、职业道德紧密联系起来。此外,组织学生“晨诵暮读”,开启学生想象,滋养学生心性,使其终身收益。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班级设“心理委员”,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开设职业安全教育、校史教育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有效地强化了健全人格教育。
  三、督导与教研,确保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督导,常规走课巡课与听课评课常规化、制度化。完善了三级听课制度,中层以上领导参与听课评课,对青年教师跟踪听课指导;各教学部设有教学督导员,负责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听课评课;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教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每周三课外活动确定为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全面推进听、评、督、导、研一体化进程。组织开展过关课、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展示,“一课二摩三讨论”。开展优秀教师梯次培养、青年教师说课和技能比武、读书心得与教学反思等比赛活动,以评促教,以赛促改。
  四、教考两分离,改革评价模式
  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过程性评价。学科成绩以百分计,学生平日学习表现和作业提交情况占10%,单元项目或模块测试占3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30%。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调动了学生平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业教学以校内外学生的技能大赛为抓手,艺体教学以市、校两级艺术展演活动和六大体育联赛为抓手,师生积极投入,成绩斐然。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职学校往往被忽视,我们以教学竞赛活动为抓手,以学生学科学业水平评价教师,确定各学科期中、期末教学进度,聘请域内外校名师出题,严格印题、监考、阅卷程序,确保竞赛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激发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文化基础课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辅导落脚学生,劲头足,热情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五、素质与技能,提升人才质量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质培养,不仅促进了职业技能的提升,也为学生完善人格,传承人文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就业适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储蓄了发展后劲。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全国300余所院校的13万多名学生参赛,我校262名学生获一二等奖,其中一等奖53人,在山东省六个获奖单位中名列第一,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捷报频传。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全部被高职院校录取。近几年,音乐、美术绘画专业学生参加夏季高考,专业通过率达100%,本科上线率均达到75%以上。2012年学校被省教育厅、人社厅确定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3年威海市市直学校目标绩效管理年度考核评估第一名;2014年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评定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作者简介:李永清(1969—),男,本科学历,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隋增永(1963—),男,本科学历,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教务处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学管理。
  课题来源: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深度融合,创建中职特色校园文化研究》(课题编号:2013zcj25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