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作者】 孙铂金

【机构】 杨家岩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小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爱因斯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地震灾区”捐书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 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 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 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自尊和成功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善于肯定也是人之常情。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于模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需要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内在需要,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后进学生,肯定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其内趋力。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反过来,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选择练习时要注意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增多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心理学》中讲到:“情感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是有所不同的,光靠讲授是不能奏效的,而要充分运用情景陶冶的手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在课的导入阶段可以这样设计:“有一天,小猴向猴妈妈要桃吃,猴妈妈把12个桃平均分成3份,分给小猴1份,小猴死活不同意,猴妈妈就把12个桃平均分成6份,分给小猴2份,这时小猴以为自己比原来多了1份,就高高兴兴地拿着桃子出去玩了。大家想想,小猴第一次与第二次分到的桃子是不是一样多?猴妈妈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哄住小猴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利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一开始就觉得新鲜而又刺激,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利用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恰恰符合学生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引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游戏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好的效果。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再增加“打手势”、“悄悄算”、“小组竞赛”、“数学诊所”“口算大王”等,气氛会更加热烈。如复习“小数的减法”时,可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教师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最后评出模范营业员。这样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通过数学兴趣小组,同学间互动互助学习。主要形式包括数学兴趣小组和互助小组。数学兴趣小组主要以学生自愿参与的形式开展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在活动过程中,有指导老师作引导,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达到互利互助,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并使他们得到实践锻炼的目的。数学互助小组:一部分同学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调查工作,一部分同学要针对问题对数学无兴趣的同学给予帮助。数学小组的建立,使学生自助、互助,改变以往学生只作为被教育的被动地位,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使学校的主体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