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米 珍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萨迦镇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利用数学上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帮我们更好的观察、分析社会现实,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人人都要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本人从五方面阐述:一、观察能力的培养,产生学习兴趣;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三、重视操作,发展学习兴趣;四、要求学生计算迅速,调动学习;五、 联系实际生活,激励学生。
       关键词:兴趣  观察能力 直观教学 操作 速算 联系实际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 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 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走迷失方向。例如:在讲解第九册练习二十一第5题计算加料面积一题时,我考虑学生对加料斗没有接触过这一事实,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观察分析:(1)这个加料斗的四侧面是什么形状;(2)让学生观察这个加料斗上下两个面是空的,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计算加了斗的面积四侧面的面积;(3)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侧面的四个梯形是否是大小形状完全相同;(4)将这个加料斗沿一梯形的一条腰拆开,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将抽象化为具体化,使难题迎刃而解。班上教差的学生都计算出来了。同时经过这题的解答给学生留下了教深刻的关于“空间”这一概念的初步印象,对今后学习体积做了铺垫。 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得力趣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可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己学习过的公式、法律、去解决新的问题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各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着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斗争先恐获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例如:在教材第二册32页例8:学校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图比黑图多几只:指导学生读题(1)请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边说,老师边出示12只白兔和7只黑兔图;(2)提问: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是什么意思:(白兔和黑兔同样多的数目以外还有几只);(3)老师演示,把白兔和黑兔一只一只的对着,中间有虚线连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白兔和黑兔对着有7只,是同样多的部分,还有5只没有对着,这5只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4)看图说一说:求白图比黑图多几只,应该怎么办:(从白兔里去掉黑兔同样多的数目,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5)怎样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2-7=5(只)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6)小节提问(a)从白兔里面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只数后剩下是什么:(b)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就是求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只)(c)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什么方法计算。 这样学生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进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顺利了。这样做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三、重视操作,发展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即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的大小的圆柱性罐头,指出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看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大家动手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柱等课时,让学生在实行操作和答问中,明确思维方式弄懂算理,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及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好表扬"是学生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可点头表示肯定,说“好”或者“对”表示赞许,也可以说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要求大家鼓掌或奖给小红花,插上小红旗等形式,对学习上的进步表示祝贺,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极大鼓舞,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要求学生计算迅速,调动学习兴趣. 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速算能力的基础上应向学生提出迅速的要求,为此练习是应用时间指标,开始指标可以低一些,让大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算完,以后逐步提高要求,鼓励算得快得人进一步提高速度,还可以采用一些有利于提高计算速度的练习形式如“几分钟内完成下面的练习”计算竞赛,抢得数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等。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灵活选择算法能力,在教学四则计算方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记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教育,让学生获得选用最加法的本质:如(1)(2)(3)(4)这一组题目,先一般方法计算,应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在计算,但个题得数据有不同的特点:(1)题可提看作(3)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都正好分别是除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的3倍,故 只有(2)(4)题才需要用分数除法的一般方法计算。再如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而 则按运算顺序计算简便,所以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培养速算能力还要帮助学生计算,动脑筋,找窍门,走捷径,对他们的作业要给予多时的评价,使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尝到速算的甜头,养成自觉进行口算和简便运算,选择最佳算法和验算的习惯。使学生通过练习尝到速算的甜头,养成自觉进行口算和简便运算,选择最佳算法和演算习惯,学生不仅乐于速算,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五、联系实际生活,激励学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1、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学生每天生活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让他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像买菜付多少钱,家里一年的水电费,一个月的开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例如:你到商场买衣服,内衣32元,毛衣58元,裤子79元元,如果要买这3件衣服,你得带多少钱?这样就把估算的教学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再如:学习平均数时,让学生计算一下上次考试的3门功课的平均分,并比较高低。这样一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2、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学是为了用,一旦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难题,他那种优越感,自豪感会激励他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特别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学了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自己书桌的面积,还可以组织一次简介会。 
  再如:学校要组织四年级学生郊游,学生226人,教师16人,车站有大客车和面包车两种,大客车有45座,每天租金400元,面包车18座,每天租金200元。如果让你去联系,你该怎样租车?这样做,就把所学知识扩展到了生活中,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价值,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自然会增加。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创建学生喜爱的课堂,尽力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孩子的数学分析能力就会有突破,我们的数学成绩就会有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