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中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思考

【作者】 刘晓静

【机构】 萧县师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当代中学生的消费观变化更为显著。应加强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指导他们的科学消费,提高他们的消费道德素养。中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健康成败。而他们的消费观也反映出了整个国家年青一代的消费观,其正确与否也关系到中学生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心理,行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又牵引着消费水平的升高。对于中学生而言,随着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消费正趋向合理。但只是一部分中学生,有不少中学生,正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产生逆反心理,才会导致倾向不良消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分为四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还有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前三者都是不良消费的心理,由此才引出了中学生的不良消费。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消费,势必使中学生的独特失去价值。一味从众便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消费领地。盲目从众意味着部分消费者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动力编织的花环,在喧哗与骚动中使自己永远走在别人身后,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使自己主动融入到集体的行列,这样,中学生将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消费空间。
  求异心理是利用了中学生幼稚的好奇心所追求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个性。在个人心理机能方面,一般来讲,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总是希望在他人心目中形成“自我”。求新、求异心理正是个性的显示,这是一种追求商品的新颖、奇特和趋于时尚的心理。这种流行中个性追求的自我实现是流行的个人机能,试图通过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来提高身价,表现自我,超然于不如己的人。中学生利用新颖的个人形象,突出自己,但这需要考虑个人付出的代价和经济承受能力。所以中学生过分的求异心理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对于中学生的攀比心理,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它们:一方面,它使人懂得追求,意识到要积极地完善自我,从而促进自我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这是其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中学生的攀比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家庭、学校在引导方面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中学生在校期间应以学习为主,并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要比就在学习上比个高低,在做人方面比个高低。所谓的魅力、服装,学习用品的比拼是毫无意义的,这方面的攀比,给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求实心理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最主要的是讲求实惠。中学生在选择商品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等。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中学生是新世纪新一代的新新人类,因此中学生应当做理智的消费者,持着求实的心理,践行正确的原则。
        首先必须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中学生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有些中学生为了撑面子不惜借钱消费而不考虑自己偿还能力的行为,是不理智的。相反,过于紧缩性消费会使中学生的消费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倡中学生适度消费。
        其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独特年龄和社会角色,以及他们独特的心理发展特征,这些因素影响着中学生的消费观。绝大部分中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消费制定合理,科学的计划,他们很多时候一时兴起,随大流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是不理智的。因此,在中学生中,盲目消费的现象很多,这样的消费方式自然是不够理性、不够科学,会影响中学生科学,合理消费观的形成。
        再次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绿色消费的问题,首先是个环境问题。环境好了,污染根除了,自然也就容易实现绿色消费了。?绿色消费环境,就是指没有人为破坏,没有污染,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与谐一致,适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具体表现在大气、水质、土壤、植被、生物等各个方面,适合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就自然环境来说,本来就是“绿色”的,今天的环境问题,完全是由人类不适当的行为造成的,因此,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与其说是“建立”,不如说是恢复被破坏了的生态平衡,恢复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将山变绿,水变蓝。?中学生要坚持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必须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中学生应以新世纪接班人的身份重新审视以往的消费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最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过时了吗?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勤俭节约不仅没过时,而且更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艰苦奋斗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因为,不仅任何国家和个人都经不起浪费,而且浪费本身就是堕落的开始。古人历来强调“俭以养德,奢必丧志”,正是基于这个教训。今天我们中学生讲艰苦奋斗,就是要坚持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把我们的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水平相适应,力戒奢侈浪费。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形成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逐步形成节约、文明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一种道德,进而成为一种文化、文明,渗透到我们的血肉之中。
  总之,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应是一个懂得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和滞后消费的人;一个懂得理性消费,反对盲目消费的人;一个懂得保护环境,崇尚绿色消费的人;一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甘碧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卢泰宏,消费者行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