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 陈玉英
【机构】 威远县越溪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更乐于去独立思考问题,勇于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下面就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接受能力,联系生活及社会实际,介绍数学知识的用处,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学习目的,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正负数”的教学,可以介绍收入与支出、增产与减产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教学“三角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房屋建造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教师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把高深的数学知识同社会的发展、自身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充分联系起来,认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英特网等提供的数学材料,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开阔眼界,拓展学生视野,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积极参与,形成氛围,争强学习自信心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主动参与,尝试成功。
每一个数学新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的应用、记忆,数量关系的确立,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创造良好课堂氛围,形成和谐人际关系。
自信心受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过重的心理冲击和无形的偏见。如果一个学生无端的遭到教师轻视和鄙视,它必将严重的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它将一生与你所教学科失去兴趣。所以,数学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应具爱心、热心,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即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鼓励他们勇敢的讲下去。通过回答问题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指导全班同学的学习向着健康、和谐、向上的轨道发展。这种氛围的形成,它将对学生自信心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会更有力地推动数学学习信心。
三、示范导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示范作用以及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潜移默化来感染、感化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衣着大方整洁,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逻辑性强、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耐心、细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学生将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发现表现突出的学生,以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书写整洁,思考问题积极、解题新颖、思维灵活、创造力强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标兵。
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都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是、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仔细计算、书写工整以及反复推敲、多角度、全方位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陶冶情操,发展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1、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形成良好品质。
数学从形式到内容、从解题过程到解题结果,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在数学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把许多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中所蕴藏着内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挖掘、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抑制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数学教学中,优美的板书、精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示范都可以给学生良好的影响,提高他们审美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理智性,可以增进学生理性审美能力,使学生产生理性思维,克服主观随意,说话、做事有理有据。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数学的客观性、实践性、进取性和发展性,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通过这些教育和影响,必将对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2、加强技巧训练,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取,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一般能力的发展。这样不只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用而且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都将是一份难得的无形价值。
数学方法指数学发展中不变的原理和形成的固定模式,数学思维包括宏观的方法和微观的技巧。学好数学方法,可以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等。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可以利用小学看几何与中学做几何的对比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析,添不同的辅助线,寻求多种证明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可以设计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可以利用习题,深化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数学方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学教育的需要。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我们将德育教育始终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自信心、行为习惯、思维等一定能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接受能力,联系生活及社会实际,介绍数学知识的用处,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学习目的,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正负数”的教学,可以介绍收入与支出、增产与减产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教学“三角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房屋建造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教师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把高深的数学知识同社会的发展、自身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充分联系起来,认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英特网等提供的数学材料,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开阔眼界,拓展学生视野,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积极参与,形成氛围,争强学习自信心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主动参与,尝试成功。
每一个数学新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的应用、记忆,数量关系的确立,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创造良好课堂氛围,形成和谐人际关系。
自信心受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过重的心理冲击和无形的偏见。如果一个学生无端的遭到教师轻视和鄙视,它必将严重的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它将一生与你所教学科失去兴趣。所以,数学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应具爱心、热心,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即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鼓励他们勇敢的讲下去。通过回答问题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指导全班同学的学习向着健康、和谐、向上的轨道发展。这种氛围的形成,它将对学生自信心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会更有力地推动数学学习信心。
三、示范导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示范作用以及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潜移默化来感染、感化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衣着大方整洁,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逻辑性强、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耐心、细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学生将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发现表现突出的学生,以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书写整洁,思考问题积极、解题新颖、思维灵活、创造力强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标兵。
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都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是、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仔细计算、书写工整以及反复推敲、多角度、全方位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陶冶情操,发展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1、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形成良好品质。
数学从形式到内容、从解题过程到解题结果,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在数学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把许多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中所蕴藏着内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挖掘、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抑制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数学教学中,优美的板书、精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示范都可以给学生良好的影响,提高他们审美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理智性,可以增进学生理性审美能力,使学生产生理性思维,克服主观随意,说话、做事有理有据。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数学的客观性、实践性、进取性和发展性,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通过这些教育和影响,必将对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2、加强技巧训练,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取,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一般能力的发展。这样不只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用而且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都将是一份难得的无形价值。
数学方法指数学发展中不变的原理和形成的固定模式,数学思维包括宏观的方法和微观的技巧。学好数学方法,可以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等。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可以利用小学看几何与中学做几何的对比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析,添不同的辅助线,寻求多种证明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可以设计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可以利用习题,深化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数学方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学教育的需要。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我们将德育教育始终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自信心、行为习惯、思维等一定能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