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更有效

【作者】 赵 旭

【机构】 苍溪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化学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思维,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一个有效的、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传授基本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控制教学过程。它贯穿于化学课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化学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边学边思”,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设置有趣、新颖、巧妙的问题,是实施有效性教学的最关键的一步。教师设置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目的性。首先明确要围绕本节教学重点、难点来提问,能够解决本节教学目标是问题有效性的首选。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教师一般以预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领会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本节教学目标,钻研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而准确地确定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设计出问题,并在课上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它展开对话。我在讲《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时,一开始就问学生:“什么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与摩尔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去认真研读教材,教师在学生交流回答中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了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既然是一个物理量,就应有单位,所以同学们明白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的集合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从而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又如在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时,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两个主要问题:①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平衡,②这些平衡有哪些特点?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两个主要问题来总摄全章的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其次明确答题对象,了解教学效果。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师明白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中知识掌握的情况。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时我们可以设计两组实验:
  甲组:把Zn片和Cu片放入稀硫酸中,Zn片、Cu片不能直接接触。
  乙组:用导线把Zn片、Cu片相连接放入稀硫酸中。
  “说说甲乙两组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分析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离子方程式和单线桥法大多数同学都能做,但从单线桥法分析出原电池原理难度比较大。这样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通过提问都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如此看来,课堂提问不求问题难度有多大或多小,只要这个问题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索的切入点,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最优化了的问题。
  2.问题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虽然高中生心智接近成熟,抽象思维能力明显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大幅度提高,但兴趣仍然是他们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如何利用问题有效调动高中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学中,可以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提问,也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提问,还可以结合夸张的情境提问,等等。如在讲《原电池》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西红柿原电池或者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女性,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她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里失眠,心情烦躁......医生绞尽脑汁,格林太太病情仍未好转,一位年轻的化学家去看望她,为其揭开了病因....请问漂亮的格林太太患什么病?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看书讨论中自行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教师适时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就不再袖手旁观,而是兴致勃勃地加入课堂讨论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提问时机的选择。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提出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引入新课时我们可以根据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有趣的实验、一副相关的漫画或一段相关的视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若想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出现教学的第一个高潮,抓住最佳的时机提问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的疲惫感增加,这时为了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我们不妨再增加一点添加剂。
  4.提问的启发性。教学中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情,教师要实时加以启发。对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讨;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采取将错就错,相互讨论,争辩答疑,使学生在讨论中长见识,在讨论中辩正误,主动纠正错误;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将问题推向深入,如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法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启发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能。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教育艺术。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为优化课堂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