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刍议

【作者】 热艳古丽.哈德尔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打造高效课堂是近年来课改的主旋律。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如何改变这无奈之现实,本文作者为此献策,认为从夯实教学环节着手,充分整合课前、课中、课后资源,强化语文实践,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打造
  提高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是近年来课改的主旋律,也是许多教育仁人志士的卓越追求。面对曾经高耗低效的语文教学现实,无数教师在无奈中仍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践,应该说取得了实践与理论层面的“双丰收”成果。在这几年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也大胆借鉴、尝试、反思、总结,为打造高效课堂作出自己努力。只要我们从教学细节做起,把功夫花在课前,把重拳放在课堂,把魅力延伸到课后,深层解读教材和课标,多授方法,着力引导,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我把心得倾情献出,以飨同仁。
  一、功夫花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具体说来,做到以下三项准备。
  (一)教学素养要具备。新课改需要高素质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要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理论和高超的教学技艺,这是实现高效课堂建设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呢,我们不防多多研习教育专著,熟悉新课标和教材教法;多看看名师的课堂实录,领悟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战经验;多练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强化自身基本功,切实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二)教案设计要完备。我们知道,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打造。新课程要求下的备课不是传统备教材,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更完善。一是备教材。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以学生视角确定教学目标,找到教学重难点;二是备学生。因材施教原则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特点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三是备教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学生预习有准备。新课改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此,必须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要落实预习环节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还要授给预习方法,并有一定引导性提示语,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去学。我设计的前置性作业,就是把课文的基础知识,如字、词、句、文本等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上课时只需把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加以着重渲染就行了,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每个环节都会学生思维中打下烙印。从近几年的成绩来看,我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重拳放在课堂,精巧务实驾驭
  做好了课前准备,只是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可能,要真正实现高效建设,还需要教师把重拳放在课堂,从细节做起,精巧务实地驾驭课堂。
  (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教师从“应试”目的出发,注重口头宣讲,没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师道尊严”,有着绝对的“话语霸权”,这显然不是学生能放飞想像的环境,更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新课改强调学习兴趣培养,要发挥学生自身潜力来学习语文,而不是教师的管教与强制。所以,在新课伊始,我们要创设煽情激趣的情境,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激活“最近发展区”,以待学习之需。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就会有兴趣、有热情、有欲望,乐于参与,能体验到语文学习快乐。
  (二)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的,现行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专属权”,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教师所作一切,都要为学生服务。其中,教不是仅仅传知识,更多是授方法,让学生拥有教师的学习方法。所以,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总的结果应体现为学法要灵活多样。
  (三)有效整合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个重要部分,也是传统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标目标,即语文能力。现虽不是语文素养之整体,但也是语文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重要元素。
  三、魅力延到课后,注重深化拓展
  “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我们知道,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之功,需要整合课堂内外。要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主阵地的同时,也要把魅力延伸到课后,注重深化拓展,实践“大语文观”,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知识的深化拓展,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巩固知识。如学完《卡罗纳》这篇课文后,学生便对《爱的教育》这本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课后产生了读《爱的教育》流行风,教师可以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开展读书交流会,促进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又如学完《蟋蟀的住宅》一课,学生对蟋蟀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就可以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继续研究学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观察蟋蟀的乐趣,寻找蟋蟀的更多秘密,写观察日记,做好观察记录,也可以读《昆虫记》,了解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
  总之,要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应大力整合课前、课中、课后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实践作保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本华,《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农村中学语文教育》,2006.3。
  【2】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3】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主编,《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山东教育出版,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