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几点体会
【作者】 牟兰华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针对现行初中政治课难上好、上不好、效率低的困惑,从教师自身、学生主体性方面找原因、想对策,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指导、灵魂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 提高 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已成为初中政治课教学追求的目标。总结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教师自身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艺术性,还应学会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 教师教学技能高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保障。
教育技能是一门艺术,掌握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技能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力,充分利用书本上艺术性的资料,如: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插图、漫画等等。作为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做创造性的劳动,灵活运用艺术性材料,这样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是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我们把它具体分为六个方面:
1.讲述内容的艺术性。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讲出来的效果是绝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讲究语言的技巧,语言要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雅致幽默,情感丰富且具有启发性。
2.举典型事例的艺术性。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学习,做到掌握知识既要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在掌握大量材料,深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慎重地选择恰当的例子,例子不多却能说明问题,通过剖析使学生能较好的把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
3.指导得当的艺术性。给人一块金子,不如授人以点金术。授课不能一点都不启发学生,也不能有过多的启发,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在课堂上既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又要留下积极发言、积极动手和练习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从而提高课堂思维质量。
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条件。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 能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正常与和谐。
1.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作为教师,每天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学生乖巧听话但灵活性不够,有的学生较灵活但自控能力不强,有的学生重理轻文,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2.教师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多变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解决情绪困扰,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同时,教师要做到创新教育,在课堂上更多的实现师生互动。如果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唱独角戏,即使他唱的再好也没有学生插嘴的份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调动课堂气氛。再有,讲到要发挥学生想像力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了个图“o”,让学生发挥自己想像,它可能是哪些东西,大家纷纷举手,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甚是活跃。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落脚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不仅是语文课的专利,政治课也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分析一个材料题首先要把材料读懂了才行,材料没有读懂怎么去解答它呢?这里有三种阅读方法:
(1)演绎法,就是让学生带着观点阅读材料,理解观点在材料中的体现。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刚刚学习的内容在练习题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2)归纳法。就是让学生先阅读感性材料,然后回答材料中包含或反映了哪些基本观点。这要求学生在多做练习的情况下,熟能生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及洞察力。
(3)扩展法。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时学会对其深化、扩展,将课堂内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学习的实质,就是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是很重要的,有些论述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学生如果没有扩展题意,会很难能全面地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本领更为重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从三个方面:
(1)培养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政治课本中有些内容显得很抽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明,从而让学生从中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概括出重要且复杂的内容。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政治教材中许多内容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联系起来学习,使知识在头脑里更加条理清晰,做到一个问题多种解答。这不仅能培养知识的广泛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待问题能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培养思维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中学政治教科书的内容是层进式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连续性,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使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有条有理,学生在运用时才能融会贯通。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要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不仅是自我表现的心理愿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讨论式。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由老师来总结,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通俗性和规范性。
(2)辩论式。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辩论,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分析式。让学生分析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组织性和条理性。
(4)复述式。让学生复述老师讲过的内容或书上的原话,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通过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灵活的,并没有固定模式可套,但如果能做到以上的几点就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 提高 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已成为初中政治课教学追求的目标。总结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教师自身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艺术性,还应学会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 教师教学技能高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保障。
教育技能是一门艺术,掌握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技能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力,充分利用书本上艺术性的资料,如: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插图、漫画等等。作为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做创造性的劳动,灵活运用艺术性材料,这样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是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我们把它具体分为六个方面:
1.讲述内容的艺术性。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讲出来的效果是绝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讲究语言的技巧,语言要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雅致幽默,情感丰富且具有启发性。
2.举典型事例的艺术性。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学习,做到掌握知识既要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在掌握大量材料,深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慎重地选择恰当的例子,例子不多却能说明问题,通过剖析使学生能较好的把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
3.指导得当的艺术性。给人一块金子,不如授人以点金术。授课不能一点都不启发学生,也不能有过多的启发,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在课堂上既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又要留下积极发言、积极动手和练习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从而提高课堂思维质量。
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条件。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 能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正常与和谐。
1.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作为教师,每天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学生乖巧听话但灵活性不够,有的学生较灵活但自控能力不强,有的学生重理轻文,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2.教师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多变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解决情绪困扰,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同时,教师要做到创新教育,在课堂上更多的实现师生互动。如果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唱独角戏,即使他唱的再好也没有学生插嘴的份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调动课堂气氛。再有,讲到要发挥学生想像力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了个图“o”,让学生发挥自己想像,它可能是哪些东西,大家纷纷举手,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甚是活跃。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落脚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不仅是语文课的专利,政治课也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分析一个材料题首先要把材料读懂了才行,材料没有读懂怎么去解答它呢?这里有三种阅读方法:
(1)演绎法,就是让学生带着观点阅读材料,理解观点在材料中的体现。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刚刚学习的内容在练习题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2)归纳法。就是让学生先阅读感性材料,然后回答材料中包含或反映了哪些基本观点。这要求学生在多做练习的情况下,熟能生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及洞察力。
(3)扩展法。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时学会对其深化、扩展,将课堂内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学习的实质,就是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是很重要的,有些论述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学生如果没有扩展题意,会很难能全面地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本领更为重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从三个方面:
(1)培养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政治课本中有些内容显得很抽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明,从而让学生从中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概括出重要且复杂的内容。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政治教材中许多内容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联系起来学习,使知识在头脑里更加条理清晰,做到一个问题多种解答。这不仅能培养知识的广泛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待问题能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培养思维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中学政治教科书的内容是层进式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连续性,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使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有条有理,学生在运用时才能融会贯通。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要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不仅是自我表现的心理愿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讨论式。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由老师来总结,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通俗性和规范性。
(2)辩论式。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辩论,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分析式。让学生分析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组织性和条理性。
(4)复述式。让学生复述老师讲过的内容或书上的原话,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通过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灵活的,并没有固定模式可套,但如果能做到以上的几点就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