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作者】 白 央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成人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多种要素,其中“班级”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班主任工作要做到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积极创设创新氛围,提倡学生的质疑;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弱势群体,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课程,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课程知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课程上得到不同的知识;关注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因事而导、导而有法,加强交流、妥善处理,发扬民主、相互尊重,抓住关键、主次分明;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十心”,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对待学生要有平等心,对学生要有诚心,对学生要有细心,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要有宽容心,对学生要有信心,对班干部要有放心,抓管理要有恒心。
关键词:新课程 班主任 对策
一个班级的管理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给今天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做班主任呢?班主任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班集体的形成、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班主任的德与行是学生的风向标,其言行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要求,积极地、正向的影响能带动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工作对象一般都是未成年人,这就决定了其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现代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细碎、繁琐的工作。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工作对象一般都是未成年人,这就决定了其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现代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班主任应具备爱心、责任心、平等心、诚心、细心、耐心、宽容心、信心、放心、恒心这“十心”,并由它们搭建起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桥梁。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我们作为西部边缘基层的教师来说,更要注重方式、方法,耐心细致,开展工作更加艰难、繁琐,所以在基层一线,新课程改革中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们应该以下几点来抓手。
一、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我们采取了“值日班长轮换制”来配合班委工作。每天的值日班长由同桌两人同时担任,共同协助班委开展工作,同时值日班长也应独立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除对班级的日常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作好记录外,还应根据当天具体情况安排班级工作,如:排解同学纠纷,安排课外娱乐活动等。值日班长轮完一遍后,即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优秀值日班长”予以表彰,以调动同学们工作的积极性。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二)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三) 提倡学生的质疑。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创造的开始。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1、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2、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本质特点就是独创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求异思维是一切创造之源。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3、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煅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二、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弱势群体
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的经历,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听不懂;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应付了事,不会做;考试发呆,不会考。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不及格,使他们无法面对父母,面对老师,面对同学。一次次的不及格,对他们来说实再是太残酷了,使他们失去童真,失去童趣,失去儿时应有的幸福,更谈不上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但不管怎样,他们还要天天上课,还要一次一次地参加各种测试,还要长在成人,将来还是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怎样对待这部分学困生呢?应该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善待他们。新课标清楚地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一)人人学有价值的课程;
(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课程知识;
(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课程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更加意识到:对课程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课程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关注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一) 因事而导,导而有法。有句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管理上发生的事情,老师应有灵活多变的应对的办法以确保管理有序的进行和其他任务的完成,这是处理班级事件的底线,如何处理好突发事件,使之既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又能使班级管理锦上添花,这就要求要有适当的引导方法。
(二) 加强交流,妥善处理。加强各方的联系和配合是处理好突发事件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妥善处理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到处理事件能否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关系到师生关系能否溶洽的问题。如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发挥老师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处理,对问题的解决达成共识,增强对学生的说服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想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依此进行分析,做出一个公正、客观、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一个令学生信服、满意的回答。
(三)发扬民主,相互尊重,这是处理好突发事件的一个平台,只有在这个平台上处理,才会使教育变得富有感染力。如学校一再规定学生勿戴墨镜进校上课,可偏有个同学还戴一副墨镜,于是我走过去询问究竟,他说有眼疾,并将墨镜摘下,我一看愣住了,一双通红通红的眼睛正胆怯的望着我,虽然他坏了学校的“规矩”,但我还是表扬他上课很积极,当这位同学戴回墨镜的时候,我发现这时的同学上课似乎变得更有精神了。我想这是尊重的力量,当你尊重学生的时候,也一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四) 抓住关键,主次分明,俗话说:“牵牛牵鼻子”,抓住事件和问题的要害是关键,然后进行“对症下药”。处理事件还要简洁明了,分清事情的主次,这样才能做到恰当好处。
四、关注班级管理中的两个策略
(一) 树学生成长的志气。在我的班中不会有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受轻视,因为我会为他树志气。我班办有“班级月报”,每月向家长汇报班级任何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这比口头表扬让学生和家长重视。每次出报之前,我会让学生自己申报表扬项目。对于受到校级、区级表彰的学生,除学校表彰之外,我还有两种补充做法:一是家长会上大张旗鼓地宣传,并献花给他的父母。二是把照片和事迹存入班级荣誉册,将其照片做成电脑背景,使其形象每天都在大屏幕上出现。
(二)了解学生成长的烦恼。记得有一名优秀的女学生在“周记”里说,每到大考她就紧张得不行,为此她很烦恼。我在“周记”里首先对她的实力进行了肯定,告诉她越放松就会发挥得越好,并介绍了一些放松的方法。在不久的一次考试时,我来到她的考场外,招手叫出她随意聊几句,并一再暗示她是最棒的。那次考试她成绩出奇的好。在考试总结中她记录了这件事:“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场场不落,她的鼓励给我无穷的信心……老师是我最可信的朋友。”以后考试时我再问她是否需要我这个朋友再次助阵,她笑了,说自己已经找回了自信,今后就不再麻烦老师朋友了。以突出个性,维护班干的威信和执行力度为中心,彰显“月主题”的执政风格。让每一个班干在每月执政的时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以鲜明的个性在集体“自决”和自治中大显身手,让每一个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占有满意的“角色”,在集体的光环中享受进步和快乐,让班级和班干、学生一起健康成长。
(三)以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材为轴心,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在人本化管理中强化道德的推手作用。淡化“看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策划“最佳创新管理方案”,以明确的“主题服务”试行“示范育人”。
五、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十心”
(一) 对学生要充满爱心。班主任担负着一个班级的思想教育任务和组织管理工作,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的塑造者。教育家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作为他一生奉行的格言,国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也认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用辛勤的汗水和爱的甘露去精心培育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不足和困难的学生,更应用爱去启开他们的心灵。
(二)对学生要有责任心。有了责任心,班主任才能心系学生,才能经常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解决他们在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不辞辛苦地关怀他们,为他们服务,甚至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时间和心血。做班主任工作,往往要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因此,如果不怀着一颗对学生的责任心,是很难做好这份工作的。
(三)对待学生要有平等心。平等是人的尊严的体现、交往的基础、沟通的前提。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身体力行。这里有两层关系:一是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既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二是指老师对待所有学生都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化,才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两点都要求班主任不能把平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行动上能真正放下架子,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拉近与他们心理上的距离,从而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对学生要有诚心。所谓“严师出高徒”,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严必须出于“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是在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是在用真诚的思想行为去感化和影响他们。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中,要做到以诚相待,循循善诱,而不能居高临下地板着面孔训人。
(五)对学生要细心。班主任工作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千差万别,他们在文化基础、身体条件、成绩好坏、能力大小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差异,实行一刀切的工作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要研究这些差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细心。
(六)对学生要有耐心。一是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要有耐心。如端正班风,刚进校的新生来自四面八方,参差不齐,怎样才能把他们凝聚起来,是值得每一个班主任都慎重考虑的问题。这需要通过班主任的努力和同学们的主动配合,并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逐步形成。二是在改变差生上要有耐心。对差生的教育要不怕复杂,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班主任赤诚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三是在转变学生的思想上要有耐心。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识别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教育活动中,要多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耐心地和他们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教训,以促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得以完善,而不是过激地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七)对学生要有宽容心。宽容是教育者进行管理的秘诀。宽容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自信和成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在大多数情况下,宽容比批评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的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所有明智的班主任都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个体差异,并以和蔼的态度与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们,而不可求全责备。
(八)对学生要有信心。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一定要充满信心。这种信心能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魅力。班主任一旦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他们就能从老师的言谈中体会到对自己的肯定与信任,就会感觉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并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九)对班干部要放心。在一个班级中,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挑选班干部是培养班级积极分子的重要环节。因此,班主任要经常研究班级积极分子的具体状况,在工作中对他们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并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则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以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等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再放手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大胆工作。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减少了班主任的负担,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得力助手。
(十)抓管理要有恒心。班主任若能长时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一经形成正确的舆论,并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一种风气,这就是班风。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植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风气,如勤学好问、助人为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等。在平时,要注意树立各方面的榜样,并深入持久地学习、巩固,让他们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情操,陶冶他们的性格,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下一代。
参考文献:
[1](苏)赞科夫.和老师的谈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苏)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美)杜拉克.有效的管理者[M]. 北京:求实出版社,1985.
关键词:新课程 班主任 对策
一个班级的管理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给今天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做班主任呢?班主任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班集体的形成、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班主任的德与行是学生的风向标,其言行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要求,积极地、正向的影响能带动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工作对象一般都是未成年人,这就决定了其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现代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细碎、繁琐的工作。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工作对象一般都是未成年人,这就决定了其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现代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班主任应具备爱心、责任心、平等心、诚心、细心、耐心、宽容心、信心、放心、恒心这“十心”,并由它们搭建起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桥梁。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我们作为西部边缘基层的教师来说,更要注重方式、方法,耐心细致,开展工作更加艰难、繁琐,所以在基层一线,新课程改革中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们应该以下几点来抓手。
一、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我们采取了“值日班长轮换制”来配合班委工作。每天的值日班长由同桌两人同时担任,共同协助班委开展工作,同时值日班长也应独立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除对班级的日常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作好记录外,还应根据当天具体情况安排班级工作,如:排解同学纠纷,安排课外娱乐活动等。值日班长轮完一遍后,即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优秀值日班长”予以表彰,以调动同学们工作的积极性。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二)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三) 提倡学生的质疑。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创造的开始。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1、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2、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本质特点就是独创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求异思维是一切创造之源。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3、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煅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二、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弱势群体
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的经历,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听不懂;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应付了事,不会做;考试发呆,不会考。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不及格,使他们无法面对父母,面对老师,面对同学。一次次的不及格,对他们来说实再是太残酷了,使他们失去童真,失去童趣,失去儿时应有的幸福,更谈不上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但不管怎样,他们还要天天上课,还要一次一次地参加各种测试,还要长在成人,将来还是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怎样对待这部分学困生呢?应该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善待他们。新课标清楚地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一)人人学有价值的课程;
(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课程知识;
(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课程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更加意识到:对课程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课程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关注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一) 因事而导,导而有法。有句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管理上发生的事情,老师应有灵活多变的应对的办法以确保管理有序的进行和其他任务的完成,这是处理班级事件的底线,如何处理好突发事件,使之既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又能使班级管理锦上添花,这就要求要有适当的引导方法。
(二) 加强交流,妥善处理。加强各方的联系和配合是处理好突发事件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妥善处理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到处理事件能否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关系到师生关系能否溶洽的问题。如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发挥老师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处理,对问题的解决达成共识,增强对学生的说服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想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依此进行分析,做出一个公正、客观、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一个令学生信服、满意的回答。
(三)发扬民主,相互尊重,这是处理好突发事件的一个平台,只有在这个平台上处理,才会使教育变得富有感染力。如学校一再规定学生勿戴墨镜进校上课,可偏有个同学还戴一副墨镜,于是我走过去询问究竟,他说有眼疾,并将墨镜摘下,我一看愣住了,一双通红通红的眼睛正胆怯的望着我,虽然他坏了学校的“规矩”,但我还是表扬他上课很积极,当这位同学戴回墨镜的时候,我发现这时的同学上课似乎变得更有精神了。我想这是尊重的力量,当你尊重学生的时候,也一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四) 抓住关键,主次分明,俗话说:“牵牛牵鼻子”,抓住事件和问题的要害是关键,然后进行“对症下药”。处理事件还要简洁明了,分清事情的主次,这样才能做到恰当好处。
四、关注班级管理中的两个策略
(一) 树学生成长的志气。在我的班中不会有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受轻视,因为我会为他树志气。我班办有“班级月报”,每月向家长汇报班级任何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这比口头表扬让学生和家长重视。每次出报之前,我会让学生自己申报表扬项目。对于受到校级、区级表彰的学生,除学校表彰之外,我还有两种补充做法:一是家长会上大张旗鼓地宣传,并献花给他的父母。二是把照片和事迹存入班级荣誉册,将其照片做成电脑背景,使其形象每天都在大屏幕上出现。
(二)了解学生成长的烦恼。记得有一名优秀的女学生在“周记”里说,每到大考她就紧张得不行,为此她很烦恼。我在“周记”里首先对她的实力进行了肯定,告诉她越放松就会发挥得越好,并介绍了一些放松的方法。在不久的一次考试时,我来到她的考场外,招手叫出她随意聊几句,并一再暗示她是最棒的。那次考试她成绩出奇的好。在考试总结中她记录了这件事:“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场场不落,她的鼓励给我无穷的信心……老师是我最可信的朋友。”以后考试时我再问她是否需要我这个朋友再次助阵,她笑了,说自己已经找回了自信,今后就不再麻烦老师朋友了。以突出个性,维护班干的威信和执行力度为中心,彰显“月主题”的执政风格。让每一个班干在每月执政的时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以鲜明的个性在集体“自决”和自治中大显身手,让每一个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占有满意的“角色”,在集体的光环中享受进步和快乐,让班级和班干、学生一起健康成长。
(三)以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材为轴心,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在人本化管理中强化道德的推手作用。淡化“看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策划“最佳创新管理方案”,以明确的“主题服务”试行“示范育人”。
五、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十心”
(一) 对学生要充满爱心。班主任担负着一个班级的思想教育任务和组织管理工作,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的塑造者。教育家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作为他一生奉行的格言,国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也认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用辛勤的汗水和爱的甘露去精心培育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不足和困难的学生,更应用爱去启开他们的心灵。
(二)对学生要有责任心。有了责任心,班主任才能心系学生,才能经常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解决他们在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不辞辛苦地关怀他们,为他们服务,甚至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时间和心血。做班主任工作,往往要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因此,如果不怀着一颗对学生的责任心,是很难做好这份工作的。
(三)对待学生要有平等心。平等是人的尊严的体现、交往的基础、沟通的前提。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身体力行。这里有两层关系:一是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既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二是指老师对待所有学生都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化,才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两点都要求班主任不能把平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行动上能真正放下架子,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拉近与他们心理上的距离,从而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对学生要有诚心。所谓“严师出高徒”,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严必须出于“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是在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是在用真诚的思想行为去感化和影响他们。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中,要做到以诚相待,循循善诱,而不能居高临下地板着面孔训人。
(五)对学生要细心。班主任工作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千差万别,他们在文化基础、身体条件、成绩好坏、能力大小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差异,实行一刀切的工作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要研究这些差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细心。
(六)对学生要有耐心。一是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要有耐心。如端正班风,刚进校的新生来自四面八方,参差不齐,怎样才能把他们凝聚起来,是值得每一个班主任都慎重考虑的问题。这需要通过班主任的努力和同学们的主动配合,并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逐步形成。二是在改变差生上要有耐心。对差生的教育要不怕复杂,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班主任赤诚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三是在转变学生的思想上要有耐心。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识别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教育活动中,要多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耐心地和他们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教训,以促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得以完善,而不是过激地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七)对学生要有宽容心。宽容是教育者进行管理的秘诀。宽容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自信和成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在大多数情况下,宽容比批评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的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所有明智的班主任都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个体差异,并以和蔼的态度与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们,而不可求全责备。
(八)对学生要有信心。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一定要充满信心。这种信心能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魅力。班主任一旦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他们就能从老师的言谈中体会到对自己的肯定与信任,就会感觉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并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九)对班干部要放心。在一个班级中,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挑选班干部是培养班级积极分子的重要环节。因此,班主任要经常研究班级积极分子的具体状况,在工作中对他们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并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则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以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等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再放手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大胆工作。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减少了班主任的负担,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得力助手。
(十)抓管理要有恒心。班主任若能长时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一经形成正确的舆论,并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一种风气,这就是班风。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植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风气,如勤学好问、助人为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等。在平时,要注意树立各方面的榜样,并深入持久地学习、巩固,让他们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情操,陶冶他们的性格,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下一代。
参考文献:
[1](苏)赞科夫.和老师的谈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苏)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美)杜拉克.有效的管理者[M]. 北京:求实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