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作者】 马富峰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借体育教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造性思维 激发 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德国海纳特教授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期望激励。在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经常性的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进而使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结束时点评中,我总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更是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出"别人可为,己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三是竞争激励。心理学家托伦斯"竞争条件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实验"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且具统计学意义。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四是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如在游戏"改换追击目标(贴膏药)"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原来的游戏方法中逃的人以逸待劳,追的人越追越累,常常造成"耍猴"现象,能不能改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贴――被贴者追,原追者逃"的游戏形式。我加以了采纳,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就在游戏讲评乃至校体育广播中对创编该游戏的班集体大加表扬。结果,一个集体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贴膏药"一个游戏,就收到了十多种游戏方法。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注重右脑潜力的开发,从生理基础入手,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创造力的形成除了必需的知识基础以外,生理基础也是其支撑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大脑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左脑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上,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注重右脑潜能的开发。如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以左侧肢体练习为主的方法--相对于其他学科,左侧肢体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优势。同时多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大脑两半并用,从而促使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这种从生理基础着手的游戏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天生的、强烈的探究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而这种本能和需要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并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若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体育教学的课堂犹如学生的小社会、小天地,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四)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亦即发散思维。体育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往往看似不经意之间,但又必须进行精心设计。加强求异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下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人带来的种种创新意念。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之力。行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核心。创新是有层次的,中学生的"创新"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不可同日而语。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是建筑"创新"大厦的基础之一。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使他们最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造性思维 激发 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德国海纳特教授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期望激励。在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经常性的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进而使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结束时点评中,我总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更是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出"别人可为,己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三是竞争激励。心理学家托伦斯"竞争条件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实验"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且具统计学意义。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四是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如在游戏"改换追击目标(贴膏药)"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原来的游戏方法中逃的人以逸待劳,追的人越追越累,常常造成"耍猴"现象,能不能改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贴――被贴者追,原追者逃"的游戏形式。我加以了采纳,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就在游戏讲评乃至校体育广播中对创编该游戏的班集体大加表扬。结果,一个集体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贴膏药"一个游戏,就收到了十多种游戏方法。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注重右脑潜力的开发,从生理基础入手,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创造力的形成除了必需的知识基础以外,生理基础也是其支撑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大脑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左脑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上,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注重右脑潜能的开发。如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以左侧肢体练习为主的方法--相对于其他学科,左侧肢体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优势。同时多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大脑两半并用,从而促使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这种从生理基础着手的游戏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天生的、强烈的探究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而这种本能和需要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并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若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体育教学的课堂犹如学生的小社会、小天地,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四)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亦即发散思维。体育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往往看似不经意之间,但又必须进行精心设计。加强求异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下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人带来的种种创新意念。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之力。行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核心。创新是有层次的,中学生的"创新"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不可同日而语。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是建筑"创新"大厦的基础之一。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使他们最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