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如何提高
【作者】 叶华伟
【机构】 马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中生物课的内容直观上比较抽象,使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缺乏兴趣, 应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呢?关键还是教师要善于挖掘生物学科自身的魅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学科上来。
关键词: 兴趣培养 生物科学 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近几年的“愉快教学研究”“素质教学探讨”,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巧设问、置悬念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设问很重要,设问还要巧妙。迷人的生物世界、神奇的生命现象、诱人的科学前景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些在教师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学生眼里可能觉得高深莫测,通过巧设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学习“蒸腾作用”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没有露水的早晨,有时我们会发现植物叶尖或叶缘上会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是从根部运来的。俗语说“人往高处走,不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分能由低处流向高处呢?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蒸腾作用”。
二、 借用诗词,提高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赞美自然界的生物。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量地运用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古诗词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更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利用多媒体,增强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很多优点,它能将课程内容浓缩化,系统化、条理化,配以图片、声音、动画等,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播放一些视频,介绍一些植物生活、繁殖的特点,动物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等,教师形象地讲述,学生听来会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能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生活化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 、结合热点新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更是一马当先,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骨髓移植、生物芯片、“非典”、“大头娃娃”甲型H1N1等,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六 、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保障。现在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喜欢这名老师,而爱学这门课程,课堂上,带着激情走进教室,语言幽默,表情丰富,声调富有起伏,带动学生学习,令他们情绪高涨,在讲一些枯燥难懂内容的时候,通过形象的比喻或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轻松的掌握知识。例如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很有激情的大声喊“起立”“请坐下”,使学生精神一振,快速进入课堂的学习。课堂上可以多开自己或其他人的玩笑,注意的是不能拿学生的特征或个性开玩笑。
课后,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不懂或难理解的知识,得到重要的反馈信息。尽量及时个别讲解或在课堂上再次强调。课后不只可以谈课堂的内容,可以聊聊其他的方面,如同学间相处,对异性好感等,尽量解开他们的心结。让学生们从教师的人格魅力那里获得信任、理解、尊重。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欢愉与认同的情感,从而提高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将收集到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趣味性材料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和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亮亮;简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3年97期
2.张竹云;如何实现高中生物课的教育价值[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3.张正明;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9期
关键词: 兴趣培养 生物科学 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近几年的“愉快教学研究”“素质教学探讨”,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巧设问、置悬念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设问很重要,设问还要巧妙。迷人的生物世界、神奇的生命现象、诱人的科学前景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些在教师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学生眼里可能觉得高深莫测,通过巧设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学习“蒸腾作用”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没有露水的早晨,有时我们会发现植物叶尖或叶缘上会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是从根部运来的。俗语说“人往高处走,不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分能由低处流向高处呢?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蒸腾作用”。
二、 借用诗词,提高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赞美自然界的生物。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量地运用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古诗词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更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利用多媒体,增强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很多优点,它能将课程内容浓缩化,系统化、条理化,配以图片、声音、动画等,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播放一些视频,介绍一些植物生活、繁殖的特点,动物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等,教师形象地讲述,学生听来会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能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生活化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 、结合热点新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更是一马当先,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骨髓移植、生物芯片、“非典”、“大头娃娃”甲型H1N1等,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六 、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保障。现在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喜欢这名老师,而爱学这门课程,课堂上,带着激情走进教室,语言幽默,表情丰富,声调富有起伏,带动学生学习,令他们情绪高涨,在讲一些枯燥难懂内容的时候,通过形象的比喻或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轻松的掌握知识。例如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很有激情的大声喊“起立”“请坐下”,使学生精神一振,快速进入课堂的学习。课堂上可以多开自己或其他人的玩笑,注意的是不能拿学生的特征或个性开玩笑。
课后,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不懂或难理解的知识,得到重要的反馈信息。尽量及时个别讲解或在课堂上再次强调。课后不只可以谈课堂的内容,可以聊聊其他的方面,如同学间相处,对异性好感等,尽量解开他们的心结。让学生们从教师的人格魅力那里获得信任、理解、尊重。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欢愉与认同的情感,从而提高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将收集到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趣味性材料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和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亮亮;简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3年97期
2.张竹云;如何实现高中生物课的教育价值[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3.张正明;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