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用字理析形解意

【作者】 赵 琴

【机构】 胜浦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传统六书有着很深刻的意义和文化价值。中国的文字体系是不依附任何其他文字体系而独立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一种完备的文字体系,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现实的创新性。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用六书中蕴含的字理来对文字进行析行解意。
       关键词:字理;六书;形意
        许慎《说文解字》中有560部,按部首来罗列分析讲解。这是现在很多工具书所使用的编排方法,优点便是从意义出发去联系一批字,或者见字分配意类。小学语文使用到的只有里面的一些常用部首,这些常用部首都极为简单和明晰。
       在上学期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中学习到一个字“妇”,“女”字偏旁很简单,但是右面部分比较复杂,孩子们出现了很多错误,比如少了一横,写出头等问题。对已“妇”的意义很多孩子也只停留在“已经结婚的女人”层面。课文讲述的是古代女子没有地位,被裹脚陋习残害。这篇课文的讲述是要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要讲述孙中山的勇敢和伟大必须要让他们认识到在当时那个背景下妇女的地位以及陋习的伤害。结合课文教学,我利用了“六书”教学“妇”字。妇服也,从女持帚。写出 ,观察下左边,左边这个女人是跪着的,说明了妇女的地位是非常的卑微,右边上面是双手,下面是个扫帚,女人的地位注定女人只能守在家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以前对妇女的美誉。但是古代妇女的工作可不止打扫卫生,还有很多,所以为了表达此义,妇字右边下面的扫帚逐渐淡化到消失,又为了汉字的美观,逐渐形成了四方的“妇”。女人的地位卑微,从她跪着的形态就可以看出,但是女人自古也是美好的,她跪着的姿态也是曼妙可人的,身姿、甜人的声音以及巧妙都是女人的特点。所以女字偏旁的字,除了表达是女人之外,还有一类表达美好的意类,如:妙、娴等。这样教学下来,妇字大家除了会说会写,还了解了她更深的文化意义,这个字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铺垫,有助于课文的理解。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深而言之是文化,浅而言之凸显在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当然历来很多人对六书也有不同的声音和看法,许慎的《说文》也存在很多错误之处,也并非是任何一个字,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怎样的方式、怎样的坏境、使用到什么程度是值得研究的。
       近来作业,孩子们的错别字数量呈现减少之势,但有个别错别字错误率显得很集体化,比如:“敢”右写“又”不写“攵”;“欺侮”写成“期侮”。这两个错误大有春风春又生之态,错误一次又一次。找来同学分析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先学习了“期”所以稍不注意就写错了,这次错了纠正了下次如果不小心还会错,多数靠记忆,或者是思维惯性。那么孩子进入四年级,学习的同音字越来越多,完全靠记忆,似乎真的有点靠不住了,那么我思考,何不用繁体字化解孩子错误之谜。
       1、教你 “敢”右写“攵”还是“又”。
        “‘敢’的右边是 ‘攵’还是‘又’”?“‘攵’”写对的同学甚是得意,再接下来,他们就鸦雀无声了,因为他们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沉默了一会后,我翻开许慎的《说文解字》,高举起来,说“好吧,我们不仅要知道不能写‘又’,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偏要写‘攵’呢?答案全在这里。”我随即翻到课前已经压好的页码,“先来看看,古人为啥造这两个字吧。”我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了“又”的甲骨文,这是个象形字,像什么?有的说像耙子,有的说像爪子,我举起右手做了一个甲骨文的样子,终于有人喊出,像手。“对了,‘又’造它出来就是让他来表示手,而且是右手。比如短尾巴小鸟,本来就很难飞翔,如果再用手抓着小鸟的尾巴,那更是难以飞脱。把这两个部件的意思合起来,正是表示“难”一字的意。
       “那大家再猜猜这个‘攵’是什么意思。”我指着写好的甲骨文问到,一个个孩子做苦思冥想状,“好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汉字寓意深长,我告诉你吧:这个攵(即反文)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又,另一种是攴(读pū),再看攴,手上面有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一种工具,或者是杖或者是鞭。那说明这个字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轻轻地击打。
  分析了这两个偏旁,谁来说说区别,高举的手证明我没白讲,答案也自是整齐划一:“又”只是表示手,“攵”不仅表示手,还表示手里拿着东西的意思。比如牧字的字形,就是表示拿着棍子去打牛。
  讲清了这个区别,我再翻开“敢”的甲骨文,画在黑板上,又问你看懂了什么?一番讨论之后,敢的本意出来了:左边好像是豕的样子,后边是一个手,手上拿着武器。结合起来就是拿着武器追杀猎物,表示勇敢,有胆量。那现在,你再来写“敢”,看看你会写成什么?
  2、教你“欺”右写“欠”还是“月”。
  同理,我又用甲骨文来理清常错的“欺”和“期”。区别之前,先让学生分析字形,这两个字统统属于形声字,“其”是声音,两字一样,所以同音,后半部分是表示字义,因为不同,所以意思也不同,不能混淆。
甲骨文的欠字,像一个跪着的人,昂首张嘴,大打呵欠的样子,它的本义就是“张口出气”,也即打呵欠。以欠为偏旁的字,如吹、歌、歇等,大都与“张口出气”有关。所以这个“欺”就和嘴巴有关系,本意是指欺骗,后来慢慢发展,成了各种形式手段的不平等得对待别人,比如欺负,欺瞒,欺侮等。
  另外一个字“期”,后边是一个“月”,以前的人没有表,没有时刻,就是靠看天气来分辨时间,从科学上来说,月有上弦月,下弦月,朔月,望月,都是不同的时间的现象,所以“月”自然是来表示时间,所以这个字就是和时间有关,比如日期,时期等。
  说文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蕴含了极为严密的字理逻辑,凭借这些,完全可以帮助小学生辨析形近字的细微区别,通过意思来让他们识记形体,同时又加深他们对词语意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