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迎合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心理策略探究

【作者】 吕元美

【机构】 汶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人人都有寻求知识,获取成功,享受愉快的心理需要。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时,这种心理反应更为强烈。那么,教师如何迎合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心理呢?结合心理学理论与长期的工作实践,我认为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且具有竞争力的教学氛围以及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乃为迎合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心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小学生英语学习  心理特征  心理需求 教学方法 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
  小学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最特殊的启蒙教学阶段,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对他们的终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天真,充满热情,乐于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的自控力不够,易走神,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老师的依赖强。针对这些心理特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把以下几方面作为突破口,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需求。
  一、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心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情绪倾向,在英语学习中,一旦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觉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优化组合多种教法,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寓教于乐,以提高学习兴趣,满足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1、将游戏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游戏活动是一种最有效、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手段。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一次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游戏可以调节他们的思维,帮他们集中精力,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学习,还可以满足他们享受快乐的心理需要。英语课前唱英文歌曲,说童谣,能把学生的情绪逐渐安定下来,并逐步引入到英语课堂上;利用“听一听,做一做” “猜一猜”游戏,可以复习旧知识;借助于实物、图片、猜谜语、知识抢答、找朋友等游戏可以新授或巩固新知识。
  总之,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演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游戏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可以将书本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
  2、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等动画素材,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
  以教学上海牛津2A Merry Christmas  一课为例,先将事先准备好的圣诞树展示给学生看,配以轻松愉快的圣诞歌曲,向学生介绍国外圣诞节的情况,从而引出Christmas一词。接着,借助于实物,引出Father Christmas    、Christmas  presents 、 bell 、star 等词。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多媒体播放圣诞老人送礼物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学会祝福语“Merry Christmas!”并在游戏中用英语问答,猜出相关的圣诞礼物。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圣诞老人、圣诞树和多媒体等虚拟情景,学生兴致盎然,快速地学会了圣诞祝福语和应掌握的句型和单词,教学活动简单易行。
  总之,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灵活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把新授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满足学生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二、融洽师生关系,并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满足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求。
  1、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情境,满足学生发挥创造、享受愉快的心理需要。 
  语言教学是在内容和情感两个层次上进行的。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努力将师爱融于教学中,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常打破常规的座位模式,把学生的座位排成圆形或半圆形,这样,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开口练习的机会增加了,自信心又得到了培养,教学气氛更加融洽;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交际中,我常创设情境来激发兴趣,把教室布置成与课文内容相符的环境。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好胜心强,课堂上不妨设计有竞争性的游戏或活动并给予及时的奖励,让他们享受胜利的喜悦。例如:在模仿每课对话内容进行表演时,我常让学生争“最佳模仿者”和“最佳模仿者搭档”的称号,每节课都随时记录比赛结果,并评出“每日明星小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课后主动练习口语,争做“最佳模仿者”。在这种竞争机制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很快。不过,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时,特别要注意对后进生有所“偏爱”,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应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只要肯开口,就要多多鼓励。
  总之,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情感体验。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公平竞争的教学氛围,不断为学生创造获取成功心理体验的机会,满足他们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内外活动,满足学生发挥创造、享受愉快的心理需要。
  小学生好动,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的。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将语言材料设计成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动中学,学中动。如:教身体部位名词时,可快速发出口令“Touch your…….”,边说边做动作的方式,训练听力和表达。教动物名称时,可以边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边说,这样既容易记住单词,表演起来也惟妙惟肖,趣味横生。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猜一猜、听音传话、师生客串角色、打电话等游戏活动来取代枯燥的单词和句子训练。此外,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启发和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既能为学习增添情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开展英语广播,英语小品、朗诵、演讲、英语歌曲比赛等活动,使其更深入地领会所学知识,发展运用语言技能;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课文图画,设计校园中的中英文标语牌,开辟“英语园地”,办英文手抄报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
  综上所述,要想迎合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心理,就必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开展课内外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这样,才会让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16》京,2002.8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