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耳针的教学方法

【作者】 王玲玲 赵长磊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耳针疗法是针推专业的必修内容,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较大难度。本文总结了耳针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大家的教学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耳针    教学方法      实践
  耳针疗法,又称为“耳穴疗法”,是应用耳穴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该疗法具有适应证广、奏效迅速、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等特点,是临床常用的针灸疗法之一.耳针疗法作为《针灸学》和《刺法灸法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一般安排4~10学时教学.课时的紧张使得教师只能压缩教学内容,学生最终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耳穴疗法.耳穴疗法是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既要准确记忆各个穴位的位置和功能,又要针对疾病开出耳穴处方,最后还要求学生顺利完成操作治疗;对于教师来说,在小小的耳朵上为几十名学生清楚地讲授近百个穴位的位置、功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笔者通过总结教学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梳理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思路,总结了几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大家的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1、导入新课:通过抛出“全息理论”引出本章的主要内容。张颖清教授的“全息理论”认为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发育成新个体的潜能。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理论新鲜、有趣,同时也是耳穴疗法的理论来源,能够引起学生对耳穴治病的思考。
   2、掌握耳廓的表面结构:耳穴疗法要求学生详细掌握耳廓的表面结构,这里比较适合用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涉及的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下,通过对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进行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具体到这一部分,可以通过三个任务的完成达到教学目标:(1)观察人体、标本、模型。(2)画图:笔者认为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学生对于耳廓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构,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觉得很简单,没什么好观察的,而一旦要在纸上画出来时就有困难了。所以,画图的过程强化了第一步的观察,让学生从耳廓的立体结构、比例等细节方面详细掌握耳廓的表面结构。(3)在人体上指认耳廓结构:学生互相指认,教师抽查提问。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协作者。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介绍耳穴分布规律:在掌握耳廓表面结构的基础上,介绍耳穴分布规律。这个过程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效果较好,讲到某一部分就把该部分拉出来放大,并用颜色标记出来。如讲到耳朵像一个倒置的胚胎,身体各部在耳朵上都有反应点,头面部对应耳屏,上肢对应耳舟,结合彩图,一目了然。
  4、掌握耳穴分布与功能:这是本章最复杂内容,笔者通常分成以下步骤来达到教学目标:(1)教师讲解:这个过程一定要按部就班,以耳廓各个部位为基础,逐一讲解。如耳垂是用两纵两横分为9个区域,分别对应头面部各个器官;三角窝首先均分为三份,然后再把最上面一份分成三分之一区和三分之二区,分别与各部器官相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取穴方法复杂,如画圆、对折、阴影等方法,要详细讲解;有些穴位有特殊治疗作用也要善于对比、总结。(2)讨论:针对不好记忆的内容,发动学生讨论,鼓励大家采用歌诀、对比、联想记忆等方法。另外还可以用知识竞猜等活动增加记忆的趣味性。(3)画图:这里的画图侧重于巩固记忆耳廓的分区和各个穴位的位置。(4)点穴:要求学生在人体上点出各个穴位的位置。能完成这一步骤,学生就掌握了耳穴的位置。
  5、介绍耳穴常用处方及配穴原则: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诊断学和内、外、妇、儿等学科,掌握配穴原则并不困难。需要强调的是特殊穴位的用法和某些固定组合。
  6、实践操作:这一部分是以学生能够进行临床耳穴压豆为最终目的。首先,教师把压豆的各个步骤演示讲解;然后,让学生尝试操作。因耳穴压豆无痛、无创伤、消毒简单,即使取穴不当,只要及时取下敷料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尝试。例如减肥、感冒、小儿遗尿、痤疮等耳穴压豆操作,都可以让学生互相尝试。实践表明,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各个步骤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进行,不能流于形式,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同时,要让学生对耳穴的内容有正确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繁杂,需要反复记忆,而画图、提问、指认穴位等都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手段。
  至此,耳穴部分的全部内容已经讲授完毕。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尽量以画图为主,巩固记忆效果。最后的考核方面,最好采用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某个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在搭档身上进行耳穴压豆。
  参考文献:
  [1]张颖清 生物全息诊疗法[M].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
  [2]林莺,纪峰;耳针实践教学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 
  [3]陈玉清,常亚杰;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