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现代多媒体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 肖 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教学各要素的丰富与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为学生的作文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 作文教学  活力
  纵观我们过去的习作教学,经常出现“师高耗,生低效”的现象。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到讲评,老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收效却甚微。当我们的老师在喋喋不休地告诉学生××题目该怎么写,可能却忽视了学生最头疼的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我布置我的学生写日记(每周2篇),两个月之后,发现没什么新鲜内容了。我作了个调查,大多数学生说不知道写什么,甚至出现闭门造车现象。作文课上,让学生写好人好事,结果作文上都是记帮助同学做作业,或是拾到钱之类的事;让他们写妈妈,结果尽是写自己病了,妈妈把自己送到医院这样的事。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学生生活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不深,再加上感知水平不高,表象的积累就较少了,因而面对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常常会出现“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甚至不少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畏难的心理。
  以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其它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优势。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可感的形象材料,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它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拓宽题材和写作思路,学生自由、自主选材,激发表达欲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突破情感关,学生“有米想炊”
  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教师可选取视听媒体,创设写作情境。如状物描写“黄山云雾”,可从VCD等资料片中截取有关云雾的内容。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雾,把人带入了虚无缥缈的世界,云海令人陶醉,学生心中涌动着对它的赞叹,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又如指导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一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由远而近,飘至耳际,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组组特写镜头的播放──白发、皱纹、苍白的脸,深夜里的烛光,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优美的旋律,拨动了学生感情的心弦,感动的画面忆起了老师六年的付出和教诲,唤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在笔尖流淌……
  2.激发欲望,发挥潜能。
  文章不是无情物,感情是文章的魅力所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小学生的写作更易受情感因素的驱动。形象生动,图像鲜明的电教媒体,光、声、影有机结合的CAI课件,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何愁“情不动辞不发”?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只能发挥出人体潜能的20—30%,而在亢奋、激起的情绪下将能发挥出潜能的80—90%。学生平常习作,靠的是对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回忆,写作时已时过境迁,难以情真意切。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点,它可再现、模拟真实的场景,根据需要进行反复播放、定格、扩缩等技术处理,充分唤起内在的情感,形成较大的内驱力,写出的文章才会让人产生共鸣。
  二、突破表达关,学生“有米会炊”
  1.仔细观察,描写细腻。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但不注意细节,且受情绪影响,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即使在指定的观察材料中,也往往是笼统的,粗略的。学生参观了饲养场,只觉得小鸡摔跤、鸭子游泳、猪抢食等较有趣,至于具体的细节则已淡忘。根据这一弱点,教师将参观的材料制成课件,到课堂上随机点播几组镜头,指导学生定向观察。学生亦可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自主观察。
  2.展开联想,快速表达。
  联想使文章羽翼丰满起来,学生在细致观察基础上,若能展开适当的联想、想象,文章能会充盈而富有情趣,如上文提出的“小猪抢食”镜头,学生展开联想:一群小猪飞奔过来,嘴里直叫嚷,像是在说:“我饿!我饿!”抢到食的小猪,嘴里发出“叭叭”的声音,两只大耳朵扇得厉害,像是凯旋而归的将军……再如,学生从一组有关灯光的镜头──迷人的不夜街,毛主席八角楼上的灯光……想到艰苦斗争的年代,想到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又如学生由几张反映不同时代的全家照,联想到不同时代的生活情况……让思维张开翅膀,笔下快速地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学生由联想而情感波动,文思泉涌,把文章写得具体感人,真正做到之有情。
  多媒体,它以五彩缤纷的生动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它将给作文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它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之欲望,之灵感。学生在参与素材的摄取,课件的开发中,培养了其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其动脑、动手,让全体学生全程、全方位参与,在写作实践中攻克难关,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习作展示园地
  每次修改完成后的作文,经全班学生共同推荐几篇优秀的习作直接上传于学校网站。还大胆鼓励学生在其他网上发表作文。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搜集、积累材料,在更快捷的平台上写作文、展示作文,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使作文从课堂延续到生活,使作文生活话。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课堂上完成的作业,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处处可作文,时时应作文
  我们班的谭开源同学,原来一提到写作文就急得掉眼泪,现在他的作文在校园网上发表了,他高兴得又蹦又跳,写作的积极性更高了。校园网让学生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习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构思作文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过程,从而使学生文思喷涌,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粱育腾 小学语文电化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3
  [3]《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陈至立
  [4]《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何克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