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班主任的角色
【作者】 张翠爱
【机构】 桃都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从管理的角度看,班主任是管理者、总设计者、协调者等;从培养人的角度看,班主任是学生的引导促进者、情感的激励者、潜能的发掘者;从服务的角度看,班主任可以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学习上的导师、心理上的医生等;从地位的角度看,班主任是学生的领导,学生的楷模,也可以是学生的学生,探究活动中学生的配角;从情感沟通通的角度看,班主任可以是学生的亲人,学生的朋友……我认为,不管班主任是什么角色,他始终离不开教育学生的本质,也就是说,班主任的所有角色都可以用一种角色来揽括,那就是教育者。
一、亲人角色。
爱是教育的源泉,而爱的产生必须有强烈的感情基础,而这种感情基础只有亲人这种角色才是它最佳的载体。因为亲人这种角色所涉及的感情恰恰具备纯朴性、自然性、亲切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会整合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作用在每个学生。班主任应具备亲人意识,然后在这种意识下去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等,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怀犹如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关心一样。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感动的过程,然后才是和谐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以情维理,“情”是感动,“理”是和谐。“情”是“亲其师”的感情基础,“理”是“信其道”的有力保证。以理入情的教育模式已经过时,在10年前还可以用,但在今天,学生犯错就以其缺点和不足单纯机械地给学生讲大道理,效果最多只能是你教育他时回应你的几声“嗯”,至于你讲的道理对他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上面那个案例,我就是利用好班主任的亲人角色来关心他,感动他,克服单纯说教的不足和遗憾,侧面地采用以退为进地对他进行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朋友角色。
看看现在的学生,预备钟前,看看他们悠闲的脚步,你头顶不冒烟那是你的修养高;课间操,看看他们的“美姿”,你不激动那是你的功力大;课堂上,看看他们的学习状态,你还能继续表演那是你的道行深。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学生的诸多表现,让人惨不忍睹。为什么会这样?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外,我认为一种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严重缺乏沟通和关心,而造成这种缺失,跟绝大多数教师的惰性以及对教育缺乏热度有着直接重要的关系。
三、领导角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一个班级里面,班主任注定要成为绝对的领导角色。在这里,班主任的领导角色的作用我不想赘述,只是把领导角色中隐藏的情感因素提取出来,谈谈它在与学生沟通中的作用。前面所提到的班主任的亲人角色和朋友角色,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没有顾虑的情况下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但事物都有阴阳两极,这两极辩证和谐在该事物之中。倘若班主任只是以朋友、亲人的角色与学生相处,势必会让学生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甚至对老师也会放肆起来,此时你也许会突然间觉得:“先前对他们的宽容,简直就是教育他们无能的体现!”有了领导角色就不同了,做好领导角色,能给学生以原则、紧张、威慑、畏惧、崇拜等感觉,以领导角色的“紧”来牵制朋友、亲人角色的“松”,一紧一松,一松一紧,松紧结合,管理教育学生才会达到最佳状态。
总之,面对课程改革等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不断更新组织管理班集体建设的理念,使之成为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教育的优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群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转换好自己原来在教育舞台上的角色,给自己定好位,才能适应这场改革。新课程在班主任行为中生成,班主任在新课程中走向成长。
从管理的角度看,班主任是管理者、总设计者、协调者等;从培养人的角度看,班主任是学生的引导促进者、情感的激励者、潜能的发掘者;从服务的角度看,班主任可以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学习上的导师、心理上的医生等;从地位的角度看,班主任是学生的领导,学生的楷模,也可以是学生的学生,探究活动中学生的配角;从情感沟通通的角度看,班主任可以是学生的亲人,学生的朋友……我认为,不管班主任是什么角色,他始终离不开教育学生的本质,也就是说,班主任的所有角色都可以用一种角色来揽括,那就是教育者。
一、亲人角色。
爱是教育的源泉,而爱的产生必须有强烈的感情基础,而这种感情基础只有亲人这种角色才是它最佳的载体。因为亲人这种角色所涉及的感情恰恰具备纯朴性、自然性、亲切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会整合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作用在每个学生。班主任应具备亲人意识,然后在这种意识下去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等,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怀犹如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关心一样。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感动的过程,然后才是和谐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以情维理,“情”是感动,“理”是和谐。“情”是“亲其师”的感情基础,“理”是“信其道”的有力保证。以理入情的教育模式已经过时,在10年前还可以用,但在今天,学生犯错就以其缺点和不足单纯机械地给学生讲大道理,效果最多只能是你教育他时回应你的几声“嗯”,至于你讲的道理对他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上面那个案例,我就是利用好班主任的亲人角色来关心他,感动他,克服单纯说教的不足和遗憾,侧面地采用以退为进地对他进行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朋友角色。
看看现在的学生,预备钟前,看看他们悠闲的脚步,你头顶不冒烟那是你的修养高;课间操,看看他们的“美姿”,你不激动那是你的功力大;课堂上,看看他们的学习状态,你还能继续表演那是你的道行深。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学生的诸多表现,让人惨不忍睹。为什么会这样?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外,我认为一种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严重缺乏沟通和关心,而造成这种缺失,跟绝大多数教师的惰性以及对教育缺乏热度有着直接重要的关系。
三、领导角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一个班级里面,班主任注定要成为绝对的领导角色。在这里,班主任的领导角色的作用我不想赘述,只是把领导角色中隐藏的情感因素提取出来,谈谈它在与学生沟通中的作用。前面所提到的班主任的亲人角色和朋友角色,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没有顾虑的情况下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但事物都有阴阳两极,这两极辩证和谐在该事物之中。倘若班主任只是以朋友、亲人的角色与学生相处,势必会让学生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甚至对老师也会放肆起来,此时你也许会突然间觉得:“先前对他们的宽容,简直就是教育他们无能的体现!”有了领导角色就不同了,做好领导角色,能给学生以原则、紧张、威慑、畏惧、崇拜等感觉,以领导角色的“紧”来牵制朋友、亲人角色的“松”,一紧一松,一松一紧,松紧结合,管理教育学生才会达到最佳状态。
总之,面对课程改革等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不断更新组织管理班集体建设的理念,使之成为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教育的优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群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转换好自己原来在教育舞台上的角色,给自己定好位,才能适应这场改革。新课程在班主任行为中生成,班主任在新课程中走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