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者】 胡 艳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写作也是一样,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不能在作文起步阶段写作积极性就受到挫伤,否则将会对他以后的写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个写作自尊心受创的孩子,将会视写作为一种负担和痛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是很难写出好文章来的。所以,在一开始就要小心翼翼地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保护他创作的积极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本人就几年的关于中低年级作文教学,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 要同儿童实际水平出发,明确目标,创设儿童作文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一、二年级学生语言心理的发展水平,老师的要求应定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完整的话,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写明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些要求在科学、民主、有效的说话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是能够达到的。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学生才会有兴趣。要求过高或过低都难于产生兴趣。但是,要求是可以上不封顶的。对于一些语言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不能用这个标准来压抑他的发展。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好日记;有时让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日记,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有时,把学生组织起来到兄弟班级宣读自己的优秀日记,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两个月,班级已有六七位同学在《晚报》、《小学生作文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日记。每发表一篇我都大力表扬,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们能发表,你们一定也行!不仅调动了发表日记的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班上的小朋友把写日记看成是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一个个想写、乐写,出现了国庆节放假四天,大多数孩子都自觉地写了三至四篇日记的喜人景象。但发表的日记仅仅占个人日记总量的很少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不少好日记来不及和没有机会发表,怎么办呢?
3、将无法发表的日记在老师的帮助下稍作修改后打印成册。我想到要让孩子感受收获的喜悦。好的东西就应该保留下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就让孩子挑选自己的优秀日记,发动家长,每人打印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专辑。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秀日记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和文意相联系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奖励每一个做出作文专辑的学生,发表扬信鼓励他们,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4、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在打印孩子日记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自豪感,使家长更支持、鼓励孩子们写作。这对于孩子们写作水平提高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二、注重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指把写日记和观察生活、课内外阅读、班队活动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年级学生的日记多数为观察日记,孩子们记见闻,写感受,都建立在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观察的基础上。仔细观察,使他们的日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而写日记又使学生逐步养成了留心观察、认真体验的好习惯。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点,我在引导学生写日记时总是鼓励他们说:“把你最想告诉老师,告诉同学的事写出来。一天之中,你会看到很多,听到很多,想到很多,你选取印象最深刻的来写。”于是,秋天到了,有写秋季的;桂花开了,有写桂花的;有的写和小伙伴的友谊;有的写仙人掌;写小蚂蚁搬食物,写上学路上的落叶,写风、写雨……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涌向笔端,化成了稚嫩朴素的童言童语,童心跳跃,真实感人。
其次,课内外阅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背诵了大量的课内外文章之后,他们在写日记的时候,句子就比较规范,语句不通顺的情况大为减少,这种学习迁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作文从内容上说应是丰富生活的展现,从作文目的上看,作文是有实用性的。通过各种班队活动使作文的内容和目的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批改日记注重感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作文的评改能力
读完学生的日记,往往针对他日记中的内容和语言的使用情况,写上几句话。努力发挥语言传情达意的工具作用,指导他们写文、做人。观察仔细的,我称赞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明亮的眼睛;内容感人的,我表扬他们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勇于探索的,我鼓励他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提出疑问碰到困难的,我热情地指导他们如何去努力解决。这种注重感情交流的批语,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老师和学生在写作上的互动,这种亲合力使学生得到极大的鼓舞。越来越多的孩子把日记看成是与老师亲切交谈的信息通道,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通过日记与老师谈心。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作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我体会到这种能力应从低年级写日记时就开始培养,要减少苦劳役,研究点金术。把精批,变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学活动。让细改,成为作者本人的良好习惯,老师应努力调动其作文评改的自觉性,以促进其自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此,我经常在班级展示一些好日记,引导大家评议: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准,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时,我也出示学生日记中写得不完整和不通顺的句子,引导大家讨论:这些话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怎样表达才能把这样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从集体评他人的日记逐步过渡到自己评改自己的日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有了感性的认识,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孩子们逐步成了作文的主人。
总之,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同时也让老师通过日记,更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更全面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对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老师们,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让我们做好他们的鼓励者、指导者,相信你也可以在孩子们的作文中获得喜悦和欣慰。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 要同儿童实际水平出发,明确目标,创设儿童作文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一、二年级学生语言心理的发展水平,老师的要求应定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完整的话,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写明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些要求在科学、民主、有效的说话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是能够达到的。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学生才会有兴趣。要求过高或过低都难于产生兴趣。但是,要求是可以上不封顶的。对于一些语言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不能用这个标准来压抑他的发展。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好日记;有时让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日记,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有时,把学生组织起来到兄弟班级宣读自己的优秀日记,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两个月,班级已有六七位同学在《晚报》、《小学生作文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日记。每发表一篇我都大力表扬,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们能发表,你们一定也行!不仅调动了发表日记的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班上的小朋友把写日记看成是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一个个想写、乐写,出现了国庆节放假四天,大多数孩子都自觉地写了三至四篇日记的喜人景象。但发表的日记仅仅占个人日记总量的很少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不少好日记来不及和没有机会发表,怎么办呢?
3、将无法发表的日记在老师的帮助下稍作修改后打印成册。我想到要让孩子感受收获的喜悦。好的东西就应该保留下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就让孩子挑选自己的优秀日记,发动家长,每人打印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专辑。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秀日记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和文意相联系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奖励每一个做出作文专辑的学生,发表扬信鼓励他们,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4、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在打印孩子日记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自豪感,使家长更支持、鼓励孩子们写作。这对于孩子们写作水平提高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二、注重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指把写日记和观察生活、课内外阅读、班队活动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年级学生的日记多数为观察日记,孩子们记见闻,写感受,都建立在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观察的基础上。仔细观察,使他们的日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而写日记又使学生逐步养成了留心观察、认真体验的好习惯。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点,我在引导学生写日记时总是鼓励他们说:“把你最想告诉老师,告诉同学的事写出来。一天之中,你会看到很多,听到很多,想到很多,你选取印象最深刻的来写。”于是,秋天到了,有写秋季的;桂花开了,有写桂花的;有的写和小伙伴的友谊;有的写仙人掌;写小蚂蚁搬食物,写上学路上的落叶,写风、写雨……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涌向笔端,化成了稚嫩朴素的童言童语,童心跳跃,真实感人。
其次,课内外阅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背诵了大量的课内外文章之后,他们在写日记的时候,句子就比较规范,语句不通顺的情况大为减少,这种学习迁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作文从内容上说应是丰富生活的展现,从作文目的上看,作文是有实用性的。通过各种班队活动使作文的内容和目的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批改日记注重感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作文的评改能力
读完学生的日记,往往针对他日记中的内容和语言的使用情况,写上几句话。努力发挥语言传情达意的工具作用,指导他们写文、做人。观察仔细的,我称赞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明亮的眼睛;内容感人的,我表扬他们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勇于探索的,我鼓励他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提出疑问碰到困难的,我热情地指导他们如何去努力解决。这种注重感情交流的批语,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老师和学生在写作上的互动,这种亲合力使学生得到极大的鼓舞。越来越多的孩子把日记看成是与老师亲切交谈的信息通道,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通过日记与老师谈心。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作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我体会到这种能力应从低年级写日记时就开始培养,要减少苦劳役,研究点金术。把精批,变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学活动。让细改,成为作者本人的良好习惯,老师应努力调动其作文评改的自觉性,以促进其自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此,我经常在班级展示一些好日记,引导大家评议: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准,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时,我也出示学生日记中写得不完整和不通顺的句子,引导大家讨论:这些话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怎样表达才能把这样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从集体评他人的日记逐步过渡到自己评改自己的日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有了感性的认识,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孩子们逐步成了作文的主人。
总之,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同时也让老师通过日记,更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更全面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对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老师们,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让我们做好他们的鼓励者、指导者,相信你也可以在孩子们的作文中获得喜悦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