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思考

【作者】 苟小江

【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管理心理学》是介于管理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和应用性的科学,属于应用心理学。参与式教学法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探讨了参与式教学法的涵义和特点,以及《管理心理学》的课程特色和教学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现实意义和主要做法。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教学现状;管理心理学
  一、 参与式教学法的涵义及特点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 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习者积极的参与进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正是由于参与式的积极意义,因而逐渐被引进到教育教学领域,并逐渐发展形成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发展至今,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和应用的一种教学和培训方法,其本质是主体参与、合作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让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其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在师生互动、相互合作中活跃思维和提高能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参与式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性
  参与式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过程和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不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综述素质,有利于学生自身个性发展。
  2、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性
  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互动性,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教学互动,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民主性及合作性
  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程气氛,有利于创造既有理论深度又相对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知识积累、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增强。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平等的参与,学生也能从自身需要出发,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性及团队合作意识。
  4、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前提下,对新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并且可能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前沿动态, 并总结成自己的看法、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现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5、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艺术化的教育模式,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有目的的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参与式教学法更加符合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因而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二、《管理心理学》课程特色及教学现状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专业、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教育学专业指定选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该课程介于管理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该课程的学习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征。学生通过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该课程对学生自身心理潜能的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仍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其主要弊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是教学方法简单
  由于传统观念和教学惯性的影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的思维思考,缺乏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单向的沟通,既缺乏必要的互动,更重要的是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激活学生探索和实践理论的好奇与兴趣。特别是对于探讨人在组织中的心理活动的《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纯粹的说教不但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的含义和现象,而且容易使学生陷入理论枯燥的误区。
  2、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大部分学校由于教学资金及硬、软件条件的限制,以及在教学管理和创新上的滞后和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实践锻炼无场所,实验演示无设备,实践体验无平台,实践教学基本无法开展;因此,很多教师因循守旧,惰于更新教学内容,未能及时融入21世纪以来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管理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内容陈旧。对于学生而言,其一,陈旧的教学内容使其不能及时掌握知识的前沿动态,知识结构不完整和缺乏时效性;其二,一般而言,契合时代的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时代认同感和亲近感,陈旧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其三,陈旧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学手段单一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大高校目前均已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然而,该课程的讲授手段更多的是仅限于PPT形式,课件基本是教案搬家,且PPT制作过于简单,绝大部分只是文字的罗列,鲜有图文并茂、音视频并重的教学课件。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优势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管理心理学理论教学基本局限于语言描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三、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心理学》的主要做法
  1、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参与式教学法,不主张削弱教师的主动地位,更不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将教学的侧重点转向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教服务于学,参与式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在参与中体验感悟,促进成长。
  2、设置专题,优化教学内容
  在参与式教学法,可根据课程内容设置难度适中的专题,采用专题试讲法,让学生转换角色,上讲台试讲。即让学生模拟教师的身份,对其专题所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成果及心得体会以讲课的方式,在讲台上对同学们做一阐述或讲解,当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这种方法做讲解,实质上是培养学生做专题报告,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3、分组学习、讨论及分享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讨论相关教学内容,并将讨论结果转换成具体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做以展示、分享,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比如,将各小组讨论的最终结果做成PPT,由老师向同学们统一介绍,然后由各组派一名代表来说明其讨论结果形成过程和理由,说明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有不同看法和观点的,进行再讨论。这种讨论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和自我展示过程,也是形成统一认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还是学生观点碰撞、相互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进行分组学习、讨论和展示分享,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一种互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展。
  4、案例剖析,增强理论引导的针对性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的事项或者是学生即将在工作岗位上要实践的内容,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的原理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比较枯燥,因此在该课程的讲解中须注重引进经典案例,进行剖析,增强理论引导的针对性。比如在讲述群体动力过程的社会惰化和从众行为时,可以先行引入三个和尚没水吃和皇帝的新装两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案例。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来说明社会惰化的含义,即三个和尚前后取水的差异恰恰说明当人在群体工作时比独自工作时付出更少的努力,就是所谓社会惰化;用皇帝的新装形象说明在群体中人从众心理和行为。随后可以让学生们结合案例讨论社会惰化和从众产生的原因,对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思考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类似现象和应对策略,达到实现教学目的的效果。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参与式教学法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升教学效果生动性、有效性的重要载体,可以增加信息量,缩短时空距离,形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直观感受。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介手段,重点是课件的设计。课件设计要以版面精炼、文字数量合理、色彩搭配科学、图文并茂、音视频共存等为原则,坚决杜绝教案搬家、文字满篇等现象,以免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兴趣受挫、忙于记录的尴尬局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管理心理学》的参与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迅速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勇气和探索验证的渴望,从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教学内容。
  四、结束语
  《管理心理学》具有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又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单纯的进行理论灌输很难实现良好的效果。相反,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形成“教”、“学”互动的学习模式,既符合教学规律,有契合《管理心理学》课程特征,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润生.“专题试讲”参与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09).
  [2]娄祖安.参与式教学法的涵义及特征[J].科技信息,2009(25).
  [3]王恒来.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J].教学探讨,2011(01).
  [4]岳小欣,李云飞.参与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5).
  [5]阎戈.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J].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5).
  [6]洪琳,李文川.EDP教学模式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作者简介:姓名:苟小江,出生年:1978,籍贯:陕西咸阳,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及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职称: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民族学院校内教改项目“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心理学》的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